穿越盐铁古道黎明
禁盐令南宋绍熙五年的七月,患有疯病的宋光宗赵惇被逼退位,他的儿子赵扩当上了新皇帝,史称宋宁宗。面对羸弱的国力和常年的边患,宋宁宗力图重振大宋基业,抗击北方的金兵,但这些都需要强大财政的支持。朝廷的钱主要来自于税收,而盐税几乎占到税收的半壁江山,“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一粒盐对于大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新皇登基自然要用更严格的盐榷制度加以制衡。一粒盐对于普通百姓也同样的重要,盐是百味儿精,一日三餐缺了盐是万万不能的。但在垄断经营下的官盐销售价格竟然和产地收购价格相差十倍左右,这样的利润空间必然让唯利是图者铤而走险,冒着被抓坐牢的风险贩卖私盐,私盐泛滥,官家自然是不愿意的。
自靖康之难后,大宋的半壁江山被金人所占,大散关已成了大宋王朝西北的边界,连褒城县也成了边陲之地。这是山南连接陕甘川道路上的重要门户之一,“汉中买茶,熙河易马”,县里的茶马司管控着茶、盐、马等官禁货物的来往,职责自然也是非同寻常。宋宁宗下了诏书,兴元府专门派了官差来县衙督办严查私盐的贩运。茶马司的官员一改往日的松懈,连日里派人到各个路口巡查来往运盐的货商与马帮,凡是没有办过“盐引”的一律按贩运私盐送衙查办,同时也四处张贴刻制禁盐令悬赏捉拿私盐贩子。
在汉水边金泉中梁山的石堤坡上,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小道,自古以来就是来往川陕货运的便捷通途,也是贩运盐铁的马帮常走的路。腊月初,褒城县茶马司派人在小道北口石梯坡的岩壁上刻下了朝廷最新的禁盐令:“一应盐榷,不得从过,从此出。如有违戾,许地抓人,把捉赴所属送衙,根堪断罪,追赏五十贯给告人。绍熙五年十二月二日,褒城县茶马张。”五十贯不是笔小数目,抵得上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官家出如此高的悬赏,也看出当年私盐泛滥的严重程度。
这道禁盐令为南宋的税收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现在已不得而知,但估计连刻工自己也没想到,这方刻在盐铁古道岩壁上字迹拙朴的五十三字的禁盐令,历经风雨竟然会在荒岭小道上留存了827年,也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一段南宋历史的痕迹。1980年,勉县文物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这方国内罕见的南宋禁盐摩崖石刻,1983年被勉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穿越古道我的大学同学武贤在金泉扶贫已经几年了,平日里走村串户,几乎走遍金泉的山山水水。一日,从他的朋友圈中看到关于石梯坡盐铁古道的照片,立即引发了我的兴趣。因为几年前,我就看到过有关这条古道的文章,但一直苦于没人指点具体的地点,未能一探。今年的一个春日,我联系他为我指引下入山的路口,武贤为我指引了穿越古道的路径,还特意把我带到路口隐匿在树丛背后的摩崖石刻边,让我见识了距今827年的南宋禁盐令。
如今,褒城县已不复存在,位于中梁山上的古盐铁道北连勉县的金泉,南接南郑的陈村。由于公路交通的便利,这条翻山越岭的古道早已荒废多年,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极少有人知晓它的存在,可能也只有像我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才对它感兴趣了。
几日后,我与妻子和朋友驱车来到石梯坡下的山口,准备穿越这条千年古道。我们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向上攀登,由于山体损坏严重加之稀有人走,路口道路颇有些湿滑险陡,我们展开“四驱模式”手脚并用气喘吁吁登上了陡坡。绍熙五年的禁盐令就刻在陡坡东边的一块巨大的岩石壁上,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摩崖上面许多字迹已变得模糊不清,五十三个字字体及刻功虽显拙简,无法与同一年在褒谷口石门洞壁上凿刻的《重修山河堰落成记》摩崖相提并论,但却为后世留下了颇为珍贵的研究南宋时期经济文化的实物佐证,在荒山野岭间能够善存至今实属罕见。站在摩崖石刻前透过树丛间隙回望山下,汉江平原黄绿相间春意盎然,红瓦白墙的村舍星罗棋布,汉江如一条丝带穿行其间,恰似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古道北口之所以被称为石梯坡,大概就源于这树藤杂草掩映下坡道上沿坡而上铺设的青石台阶,如石梯般通向山梁。这些残存的参差不齐的石阶上留有人工打凿的痕迹和经年行走的磨痕,行走之上,把人的想象空间一下子就带入了人背马驮的遥远时代,在寂静中彷佛还能听见马蹄踏石的嗒嗒声和背夫沉重的脚步声。如今,石梯坡上青石铺就的石阶断断续续仅存有几百米,其余的早已散没于古道两旁的泥土中,只有山间矗立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山石依然坚挺地守护陪伴着这段千年的古道。
古道位于两座山峰间的凹槽中间,东西地形如同一个马鞍。荒芜的古道两旁杂树丛生,刺藤交错,幸亏是初春时节,枝桠藤蔓尚不茂密,但人行之间,弓腰俯身才勉强得以通过。如若夏秋草木茂盛之际,不借助刀斧开道,想必是难以通行的。在乱树丛中沿着隐约可见的山间小道小心翼翼地向前探行,除了鸟鸣山谷,几乎难寻人迹,颇有《荒野求生》里贝爷探险的感觉。如若单人独身穿行在这荒道之上,不免让人心生恐慌。行至山梁之上,地势渐渐开阔起来,成片枯黄的野茅草取代了杂生的树木,山坡之上尚留有梯田的痕迹,估计之前曾有人在这开荒种过地。在山梁的一处坡地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草棚,草棚前的空地上并排摆放着一个石碑基石和一个石槽,很有可能是古道过往留存的遗物。
翻过山梁后,下山的路相比之前好走了许多,抬头远望,豁然开朗,山下远处的村落花田已尽在眼前,颇有陆游诗句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巧的是在《禁盐令》摩崖刻成前22年,陆游为圆报国之志,曾在汉中(梁州)从军八个月,也许当时他就曾翻越过中梁山上的这条贯通南北的古道。晚年间,他在多首诗中都回忆到:“拥马涉沮水,飞鹰上中梁”,“南郑从戎嗟尚壮,中梁纵猎最难忘”“,中梁”应该指的就是中梁山吧。
盐铁古道的南端是一片丘陵环抱的小盆地——陈村,具有典型的陕南特色的山乡风貌。因山水相依,花开遍地,如今已成为汉中春季旅游的一张美丽名片。顺着凹凸不平的下山小路,我们一行三人伴着春风暖阳终于下到了山下的一个水塘边,历时一个多小时完成了穿越这段古盐铁道的探险之行,这也算是满足了我的一个好古之心。
“野岭古道蹄声远,人马嚣尘风烟散。来者欲晓千年事,抬步荒阶问青岩。”如今这段盐铁古道已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荒弃在山野当中早已被世人遗忘,任由岁月的风雨冲刷打磨。在陕南这样残存的古道已非常少见,加上石堤坡上八百多年的摩崖石刻为它佐证,更显得珍稀难得。如果以后有心有力之人能将这段古道加以修缮保护,既可做为旅游步道,又可承载文化历史,应该说是一个功德之举。
新闻推荐
勉县税务局立足于解决纳税人缴费人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持续推进办税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倾力打造“勉跑路、税心办”税...
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