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袁莉:守护高原“天使的心跳” 医疗援助 援出石渠新变化

成都日报 2021-02-02 08:27 大字

石渠县新建的卫生院

袁莉和同事趁义诊间隙用餐

袁莉(右)在整理药品

人物

袁莉

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自2018年7月前往甘孜州石渠县开展医疗援助,挂任石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兼任石渠县卫健局局长助理。2020年伊始,她组织实施“天使的心跳”先心病救助项目进驻石渠,走进雪域高原深处,为石渠县先心病儿童救助出谋划策,让健康扶贫更加细化落实。

寄语

很多人都觉得石渠偏远,石渠苦,但我觉得很有挑战性。在石渠,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去之前,我的一个长辈告诉我,别去,他以前在石渠工作过,太差了,就一条街,路口用毛笔在木牌上写了个“石渠”,什么都没有。但我到了之后发现虽然条件有限但没有那么夸张,并且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石渠的变化,越来越好,这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

刚从石渠回来的袁莉脸颊已经被晒出了“高原红”,每年年底回成都稍作休整,次年3月再去,这已经是袁莉的生活节奏。“最近在帮一个重度唇腭裂的娃娃联系医院做手术,差不多三月份就可以做了。每年回来说是调休,事情还是多,不抓紧根本做不完。”袁莉正和记者聊着,手机又响了,原来是石渠的邮递员,说是有她的大包裹到了。“是熟人寄的旧衣服,我到那边之后,很多朋友托我把旧衣服送给老百姓。我再拍照片发给朋友,捐赠双方都高兴得很。”袁莉说她的工作就是这样,没有固定的框架,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情都会顺手做,在石渠不会有很多固定的任务,她就喜欢自己找事,生活充实起来了,日子就过得特别快。

帮助先心病儿童手术不花一分钱

石渠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高、大、边、远、穷,袁莉用5个字概括了石渠的特点。海拔4000多米,全年平均温度只有零下一两摄氏度,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石渠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很多。2020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袁莉结识了一个公益基金会,她把“天使的心跳”项目引入石渠,开始帮助孩子们手术治疗。

“联系这个项目还比较顺利,我把石渠的情况真实呈现出来,人家就已经被打动了,但是在实施的时候还是遇到很多困难。”袁莉其实考虑得已经比较周到,她向基金会争取了食宿路费等补贴,让患儿家庭一分钱都不花,即使这样,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愿意接受。“之前省医院的专家来做过筛查,筛了20多个符合手术条件的孩子,但很多家庭并不愿意,有些是担心手术风险,有些是不重视,还有些仅仅是怕麻烦。”袁莉说作为医务工作者,她不能给患者家庭打包票,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她只能陈述事实,让患者家庭自己考虑。

“有个女孩,家里是五兄妹,她是最小的一个。在没有这个项目以前,家里是完全放弃的,后来女孩的一个亲戚听说了可以免费手术,主动找到我,我帮忙联系了,结果家里又反悔了。那没办法,我不能逼人家去,只有取消。结果几个月之后家里又想通了,我马上又联系。”袁莉说这样反反复复的事情经常发生,即使沟通好了,机票买好马上要走了也会生变。去年10月,“天使的心跳”第二批受助患儿前往深圳手术,第二天就要飞了,有个孩子却找不到了。“电话一直打不通,我急惨了,赶紧给领导汇报,通过各种关系联系镇上乡上帮我找人。人家当地政府也很给力,手上的事都暂时不做了,骑起摩托骑起马帮我到处找。”袁莉告诉记者,当地很多家庭会在夏天到牧草好的地方游牧,谁也不说又没信号,山高地远很难找到。幸好当天运气好,乡镇工作人员找到了那家人,及时把孩子送到了机场。

成立联合义诊医疗队上山下乡免费赠药

袁莉到石渠后没有直接从事一线的医疗工作,更多的时间是在县卫生局做统筹组织,“来之前就听前辈说,到了石渠特别孤单,想家人想朋友。我就在想,明明石渠有很多成都人在那边支援工作,但是是通过不同渠道去的,相互没有联系,我就想把大家串联起来,让大家都有家的感觉。”袁莉说她打探了一下,发现光是医疗系统就有好多资源,华西医院、成大附院、一医院好多同行。袁莉把想法给领导报了之后得到了支持,她推动各家医院驻石渠的队员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建活动把大家凝聚起来,成立联合义诊医疗队,上山下乡搞义诊活动。

“那是相当受欢迎,不是一般的受欢迎。”说起义诊,袁莉特别骄傲。2019年4月,第一次义诊活动定在洛须镇开展,洛须是石渠的“小江南”,海拔最低,气候最好。医疗队队员提前一天来到洛须,第二天九点准时开工。没想到的是当地乡镇工作人员已经帮他们搬来了桌子椅子。“其实他们最喜欢的是免费发药,如果我们不来,好多人也不会到医院去治,觉得感冒发烧或者风湿骨痛忍忍就过去了。听说可以领膏药、红花油,大家都来了。”袁莉说义诊已经开展了10多场,她也渐渐摸清了当地人的需求,他们最需要的是感冒、风湿、胃肠、妇科等几个方面的药,这些药又便宜又实用,所以她和资助药品的爱心人士谈好了,尽量多提供这类药品。

看到石渠越来越好内心满足不惧困难

在淘宝上买个东西,邮政寄过来大概要一个星期,如果是其他快递公司那就不知道要多久了。到康定开会,司机早上7点钟就来了,到下午6点过报到时间都结束了还没有到,但组委会很贴心地表示,“没事,你们石渠远,可以明天再报到。”成都往返石渠最快是坐飞机到玉树,然后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有次到成都接“移动医院”的车辆,直接开回石渠开了两天;所有人出行必须单位派车,安排当地驾驶员,禁止自己驾驶,不过只要看到曲曲折折的山路,没几个人敢开。在石渠,不方便才是日常,但是袁莉习以为常。

有太多人给袁莉描述石渠环境恶劣,这让她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建设,到了之后反而觉得没那么糟糕。到石渠工作两年多,袁莉基本上没跟别人抱怨过条件差,“我本来生活得就不精致,所以觉得还好,唯一恼火的是缺氧。”袁莉说石渠的含氧量还不到成都的一半,这导致她特别累。从宿舍到单位只有不到一公里,她走过去要半个多小时,只能一步一步挪,办公室在二楼,每天到了办公室必须要休息10多分钟才能缓过来。正是考虑到援建的人身体不适应,所以安排的工作量会比较少,做多做少全看自己。“有些人会觉得每天都过得难受,特别想快点回去。我觉得那样想反而日子漫长,我就自己找很多事来做,让生活充实一点,所以感觉这两年过得特别快。本来安排我是两年时间,现在延期了,三月份我还要去,但我完全没觉得失望,办公室的小妹妹随时都在给我发消息说想我,我也挺想他们的。”袁莉告诉记者。

路面变好了,交通便捷了,房屋漂亮了,物资逐渐丰富,石渠的变化清晰可见,每当看到这些,袁莉都非常满足,接下来她想做好“传帮带”,让几个项目继续运行下去,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这些成果也不会消失。

本报记者 杜文婷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长清红旗电灌站:让黄河之水上高山

在长清区归德街道南部山区,遗存着一座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水利建筑——红旗电灌站。2013年12月,红旗电灌...

石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