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超:难忘在武汉的59个日夜
3月31日,告别武汉,回家
59天里的日常
倾诉,倾听
患者婆婆竖起大拇指点赞和感谢
嘉宾
刘之超,副主任护师,四川省护理院感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市静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成都市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库成员。1993年6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工作。2004年担任消化内科护士长,现在已有16年护士长工作经历。2011年担任大内科副科护士长,2016年担任支部书记,2019年任总支书记。2020年2月,担任成都市级公立医院首支援鄂医疗队队长,其团队19人在武汉奋战了59个日夜,被誉为“去得最早回得最晚”的成都抗疫先锋。
提要
8月28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级表彰对拟表彰对象进行公示,四川省35人入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成都市三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刘之超名列其中。
新冠疫情暴发后,2月2日,成都市三医院组成的19人医疗队驰援武汉,这是成都市属公立医院首支赴武汉支援的队伍,他们承担的是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重任。在接下来的59天中,他们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医疗成绩,更用医者仁心,赢得了患者的爱戴,同行的尊敬。
日前,记者对话刘之超,听她讲述在武汉抗疫的59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对话
才下高原又赴武汉
记者(以下简称记):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是你从小的心愿?
刘之超(以下简称刘):是的。我上学的时候,白衣天使就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我对医务工作者充满了敬意,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一员。对于我的理想,家人非常支持。我非常庆幸能够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这个平台上,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记:听说,在驰援武汉之前,你才从藏区归来?
刘:相比内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为了能够呵护少数民族同胞的身体健康,为藏区建设提供更加先进的医疗条件,成都市许多医疗机构都承担着相应的“医疗扶贫”任务,我们三医院也是如此。从2012年我到甘孜州德格县参加医疗扶贫工作以来,8年里,我参加了阿坝州10个县市、甘孜州8个县以及凉山州部分县市的医疗扶贫、评审指导等工作。
2019年底,我参加了阿坝州理塘县的医疗扶贫工作。今年1月20日,我刚结束工作回到家里准备过年,没想到新冠疫情暴发,湖北省急需医务人员驰援。当时我想,在这种危急时刻,自然不能退缩,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正好医院要派遣骨干组成医疗队驰援武汉,我就写了“请战书”。医院领导通过综合考虑,任命我为医疗队队长和党支部书记,带领其他18名医疗骨干组成医疗队奔赴武汉。
记:才下高原又赴武汉,对你的身体有没有影响?
刘:应该说负担还是有的。我是一个比较能吃苦的人,身体状况也比较好,但理塘海拔4000多米,再加上冬季寒冷,进一步加剧了缺氧情况,因此我头疼失眠非常严重。回成都后,头疼和失眠还持续了一段时间。没想到,到了武汉,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缺氧状态更加严重,不光是我,队里很多人都出现了这种情况。但说实话,身体上的负担和需要面对的沉重医疗任务相比,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记:家人对你援助武汉的决定是怎样的态度?
刘:最开始的时候我都没有告诉他们。我父母年纪大了,说了他们只会更加担心,不如不让他们担心。女儿年纪小,给她说太多的大道理,她未必能够理解,反而可能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我也没告诉她。只有我爱人清楚我的决定,他默默地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
直到出征后,电视台对我们医疗队进行了报道,亲戚在电视里看到了我,在微信群里讲了,父母才晓得我去了武汉。女儿则是从班主任那里得知我去了武汉。他们虽然担心、紧张,但都是非常理解我的。从出征到解除隔离后和家人见面,已经过了70多天,但那时抱在一起痛哭泪下的情形,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老母亲”般的关爱
记:为何选择了你来担任成都市属公立医院首支赴武汉支援医疗队党支部书记和医疗队队长?
刘:能够成为这支医疗队的一员,我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我们这支医疗队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都非常过硬,19人里包含1名医生、18名护士,其中党员7人。年龄构成也非常年轻,平均30.9岁,有7名是90后,最年轻的只有24岁。
至于为何会选择我,我想领导可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第一,专业素质过硬。我曾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过数年,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相对过硬,能够更快更好地接手重症新冠患者的医疗工作;第二,党性原则强。作为医疗队的党支部书记和队长,需要时时关注队员的思想情况,及时用党性原则来坚定信念、坚守信誉。我长期担任党支部书记,在这点上领导是熟悉和放心的。第三,管理经验丰富。作为医疗队队长,不仅要完成自身的医疗工作,还要做好队里的“大管家”,服务好队员,为他们解除工作之外的后顾之忧。我担任了16年护士长,在管理团队上具备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整合团队,凝聚力量。
记:到武汉后,你和团队面对着“万事开头难”的困境吧?
刘:我们到武汉后,被分配到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负责重症患者。当时这个院区处于一个特殊情况——因为对新冠病毒了解不足,之前院区内的医务人员与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了密切接触,正处于居家隔离状态,整个院区原有医务人员严重不足且处于极度疲惫状态。我们立刻接管病区,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分区不合理,我们来改;流程不科学,我们来优化;病床不够,我们去搬;医疗物资短缺,我们想办法克服;工人不足,清洁消毒工作我们自己做;病人没人陪护,我们做陪护……短短两天,床位数从15张扩展到40张,一个夜班就收了10个病人,工作量翻了几倍。
队员们防护服下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护目镜里全是雾气,口罩把脸和鼻子全部压破了,汗浸在上面,火辣辣地疼。高强度连轴转,每个人都处于极度的疲惫中,真的是靠在墙上都能睡着。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19个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很快就让各项工作进入了正轨。
记:来自医院的充足的后勤保障是坚实的后盾。
刘:是的,医院充足的后勤和物资保障是一切成绩的基础。我们出发的时候,医院为我们准备了“物资保障箱”,里面不仅有防护物资,日常的生活物资也很全,除了毛巾、牙刷、沐浴液等洗漱用品,成人尿不湿、卷纸、湿巾等都贴心地备上了。
到了武汉以后,医院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非常关注,不仅在医疗物资上尽最大可能性地充足供应,对每个人的生活物资也是想方设法地满足,电子设备、秋衣秋裤、小火锅、牛肉干等,可以说是“大到吃穿住行,小到生活琐碎,一应俱全”。队员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得到的是“老母亲”般的关爱。
白衣战士,无愧成都
记:你们回成都时,是带着荣誉回来的。
刘:通过我们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3月26日关闭病区那天,我们病区收治的100多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80余名病人康复出院,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面对新冠病毒防护还存在许多未知区域时,我们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
除了这些数据,我们还收到了8面锦旗,许多感谢信以及不计其数的感谢留言。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在武汉展现出了成都白衣战士的风采。
记:此次入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名单,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此次能够入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名单,对我个人来说,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一种鞭策,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在工作岗位上做到更好,为守护患者的健康做到更多。
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它也属于团队,属于我们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如果真的要感谢的话,我最想感谢的是医院,在这场驰援武汉的抗疫中,医院从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为我们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和支援工作,不仅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更让我们充满了持续奋战的动力与信心。军功章不单单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医疗队的每一位队员,更属于每一位在幕后默默付出的成都第三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
我还想感谢的是成都这座城市,它百折不挠、和谐包容的城市精神,滋养着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成都人用自己的大爱,滋养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闪回
连伤心的时间都没有
记:这59天里,肯定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
刘:可以说每一天都有令人感动流泪的事情,太多太多,难以细数。
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3月20日,我们在武汉48天了。团队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范玮的父亲去世了,他根本没有办法回家去见父亲最后一面,甚至连伤心的时间都没有,繁重的医疗任务让他必须连轴转,防护镜里的雾气让人根本分辨不出到底是汗水还是泪水。但我知道,在夜深人静的休息时间,范玮不止一次偷偷在哭。
其实偷偷哭的并不是他一个人,我们许多人没有经历丧亲之痛,但面临繁重的工作,面临病毒的死亡威胁,面对未知的未来,都曾哭泣过。但软弱只能是一个瞬间,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强起来,因为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场上容不得软弱,更不能退缩,我们背后是千千万万的人,我们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记:你们用大爱赢得了患者的肯定与认同。
刘: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骄傲的,我们的队员用自己的大爱无疆,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展现出了成都医疗工作者的风采,我们无愧于自己的职业,也没有为成都这座养育我们、培养我们的城市抹黑。
患者中有一位罗婆婆,双目失明多年,隔离那段时间,武汉天气变化非常大,忽冷忽热,有一天突然降温,罗婆婆没有带够衣服,冷得瑟瑟发抖。我们的队员二话不说,把物资保障箱里的新衣服立刻给她穿上,还把舍不得吃的水果送给她。罗婆婆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这次住院我才懂得什么叫雪中送炭,让我在武汉最冷的时候感受到成都的温度,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还有一位住隔离病房的雷大爷,他排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就是和队员说话,一说就说很久,队员们虽然很忙,但都耐心地陪着他。有一次雷大爷越说越感动,越说越真切,一边流泪一边说,“姑娘,您知道吗?我们这个年龄最害怕新冠病毒,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倒下,家里需要我们照顾啊!之前我非常绝望,认为自己完了,没希望了,你们来了,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我们有救了。感谢国家果断的决策,我们才能有今天!”
还有病人的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亲人做不到的事,你们做到了。你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看着病患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尊敬,我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累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手记
2020年9月1日 成都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在疫情阴影下,普通人只能怀着不安与焦虑宅在家里,守望着网络与电视,祈祷好消息来临,盼望疫情早日过去。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们,迎着新冠肺炎的“魔爪”逆行而上,用血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筑起了牢不可摧的抗疫防线。
在众多可歌可敬的医务工作者中,四川的医疗队无疑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在四川援助武汉的众多医疗队中,成都市三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作为成都市属公立医院首支赴武汉支援的队伍,从2月2日起就一直奋战在武汉抗疫最前线,承担着重症病人的治疗工作。整整59天,这支1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先锋军”完美地完成了使命,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新冠患者的生命,以大爱无疆的精神赢得了来自患者、家属以及同行的爱戴与尊敬。
2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对四川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进行综合报道,镜头聚焦了成都市级公立医院首支援鄂医疗队队长、市三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刘之超,点赞她刚从高原下来又奔赴一线,用“缺氧不缺精神”的状态践行救死扶伤的初心,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成都白衣天使的抗疫风貌。
那时,“刘之超”这个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8月28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级表彰对拟表彰对象进行公示,刘之超名列其中。为此,我专门联系上了她,希望从她的视角,更详细地了解武汉抗疫的点点滴滴。
与电视中坚强干练的形象有所不同,生活中的刘之超是一位文雅谦和的人,长相清瘦斯文,说话彬彬有礼。就是这位看上去文静柔弱的女子,在武汉抗疫中不仅承担着繁重的医疗任务,还肩负着管理团队、思想教育、关联后方、解决困难等行政工作,以至于年纪不算大的她,在团队中一直扮演着“大家长”的角色,深受队员爱戴。
访谈过程中,“女子本柔、从医则刚”这八个字的印象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面对荣誉,刘之超显得云淡风轻。她坦言,当初选择参加援助医疗队,源动力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能够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回蓉,则是团队上下一心、拼搏进取的结果,“如果真的要感谢的话”,她说,最想感谢的是医院,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和思想关怀,还想感谢成都这座城市,它百折不挠、和谐包容的城市精神,滋养着每个成都人,让他们也能用大爱去关爱别人。
本报记者 吴亦铮/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甘孜日报讯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防止返贫,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吃不愁”的问题,德格县年古乡认真落实县委“7566”产业发展部署...
德格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德格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