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华全面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新建62所学校,形成“15分钟教育服务圈”
成都市熊猫路中学。
成都市第三十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游园活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成都市成华区全面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继成功获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后,3月24日,成华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5年成华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十四五”的区域教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份《实施意见》,是任务书,是时间表,更是路线图。未来5年,成华区将从顶层设计入手,按照坚持正确方向、示范引领、卓越创新、多向开放、多方协同“五坚持”原则,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借鉴意义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
“我们一直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5年,全区将新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62所,新增优质学位6.1万个,基本形成“15分钟教育服务圈”,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瑞林 (图片由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提供)
展蓝图 细指标
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高质量教育又该如何抓?
对此,成华区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全区教育综合实力迈入“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行列,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方位把得准,才能站位高、思考深、见其远。《实施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成华区要构建形成结构合理、优质均衡、覆盖全域全生命周期的现代教育体系,完善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在优质学位、名优教师、特色名校、教育创新等方面要实现“四个倍增”,基本实现教育均衡化、教育优质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治理现代化“五化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起富有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形成新时期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方式,建立活力有序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年底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2022年9月前,在府青路、建设路等学位紧缺区域新建投用学校9所”……为了保证“教育强区”的可持续化推进、落地落实,成华区梳理了52个项目,明确了责任单位,将各项工作细化为一条条可量化、可操作、有时限的“任务清单”。
在开放合作方面,成华区将加快和扩大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加快建设成渝地区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建设成都渥太华公办国际化学校集群。持续推进国际化窗口学校内涵品质建设,创建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大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探索构建具有辨识度的优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熊猫课程等中外人文交流品牌课程。积极开展国际友好学校结对共建,促进中小学校幼儿园境外结对满覆盖。
“深化跨区域合作,将是我们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5年,成华区将发挥教育优势,加速推进与重庆市九龙坡区及省内甘孜州丹巴县、雅安市荥经县等地教育合作,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教育联盟。
优布局 强师资
多路径推进终身教育链
“优质学校、学位越来越多,孩子今后的教育有保障了。”近日,看着家门口正在动工、招生的新建学校,成华区居民尚慧文高兴地说。
崭新的教学楼、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教室……建设教育强区,首先要满足老百姓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近年来,成华区一所所新建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今年,该区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成都列五联合中学、二仙桥北路配套学校、北湖秀水配套小学、中车配套幼儿园等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做优教育布局,全力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对公园美景的特色打造,绿道、公园等户外“大课堂”也给成华教育带来了惊喜和变化。未来5年,成华区城市建设将不断推进,涉及教育的公共服务配套民生幸福工程也将持续优化。
在新一轮教育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中,针对目前学位结构性矛盾,成华区将加快教育资源紧缺区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打造体现公园城市理念、独具地域特色、彰显文化底蕴、展现时代风尚的精品教育工程。力争到2025年,新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62所,新增优质学位6.1万个,其中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将达到60%,满足城市建设发展和人口增长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除了优化布局,师资也是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十四五”期间,成华区将针对干部和教师实施两大计划。一是领航校长“213”培育计划。到2025年,培育20名省市知名的领航校(园)长、100名后备校(园)长、300名后备校(园)级班子成员。二是“823”人才培育计划。通过青年才俊锻造、“卓越教师”培育等项目,培养未来名师。力争到2025年,全区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累计达8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累计达2000名,各级各类优秀教师累计达到3000名以上。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区将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2025年“双师型”教师占比将超过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5%。
构建“15分钟教育服务圈”,也是《实施意见》中的重要内容。未来这个“圈”长什么样?“以二仙桥片区为例,这里将成为成华教育的优质地带之一。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进行终身学习,感受幸福生活。”成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5年,全区将在推进优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探索老年教育“医养教融合”发展模式,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学习型城区建设,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链。
建设“教育强区”
这份规划可操作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江源: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政府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其中就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客观上讲,建区时成华区的公共服务基础比较薄弱,但近年来建设力度很大,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成华区出台的《实施意见》站高谋远,思路清晰,措施很实,把推进教育改革与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进行统筹考虑,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清晰回答了当前和未来5年乃至10年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充分体现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各项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建设“教育强区”,这份规划能指导、可操作。
新闻推荐
佛教自西元前三世纪起向亚洲各地传播,于一世纪初传至中原汉地,而在藏地则迟至七世纪始与之接触。经过漫长的融合发展,藏传佛...
丹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