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溯源路漫漫报旗飘扬在大渡河源头

三江都市报 2020-10-19 08:25 大字

罗晓玲

《乐山日报》40岁啦!作为这个温暖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感慨万千。从一名新入职的新闻“小白”,到一名成熟的记者,从青涩到从容,成长之路,是母亲一样的《乐山日报》一路伴随。十几年记者生涯,许多采访经历令人难忘,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9年5月那次路程最远、历时最久、最为艰难的采访——寻找三江源。

乐山城地处三江汇流之处,三江水滋养着这座城市,而三江源在哪儿?当时尚无沿江溯源的记录。作为乐山日报社旗下的报纸,《乐山晚报》勇担重任,推出《寻找三江源·大渡河篇》大型策划报道,献礼2009年5月18日《乐山晚报》更名《三江都市报》。

2009年5月14日,我和当时的同事王明平、刘宗明组成“寻找三江源”特别报道组,从乐山城三江汇流处出发,沿大渡河一路前行,途经汉源、石棉、泸定、丹巴、金川、壤塘、色达、班玛、久治,寻访位于青海境内的大渡河源头(东源)。长途跋涉,对于业务能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一路上,除了必要的睡眠休整,几乎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采访、写稿,记录沿途风土人情、有趣的人和事、城乡发展与旅游等,描绘了汉源花椒、大樱桃经济;采访救火英雄少年赖宁的同班同学,还原最真实的赖宁;探访了号称“美人谷”的丹巴的美人……进入青海境内后,海拔逐渐升高,气温越来越低,道路越行越险,刚开始还能住上小旅店,后来只能露营住帐篷。

5月22日晚,我们扎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哇尔依乡,由于一路劳顿,累坏的我很快就在帐篷里睡着了。23日上午,在当地向导的引路下,我们的采访车沿土路、湿地前行约50公里,便再无道路可行,所幸发现一处牧民人家,经过主人同意,我们在闲置的羊圈里搭起了帐篷,傍晚却突然下起了冰雹,气温急剧下降,即使是在睡袋的包裹下,也是手脚冰凉,在这个寒冷的夏夜,我整夜无眠。

5月24日上午,天空飘着雪,我和同事一路溯流而上,朝“无人区”进发,丢失睡眠后的疲惫、4000多米的海拔,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然而源头就在前方,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坚持向前。上午10时28分,我们终于到达大渡河东源源头,把《三江都市报》报旗插在了这里,也将本报“寻源求真”的精神留在了这里!

转眼11年过去,这种“寻源求真”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行走在新闻事业的路上,做一名时代的记录者,脚步从未停息!

新闻推荐

一条旅游环线 打通藏寨致富路

四川在线记者雷倢张明海董世梅9月7日,从丹巴县城驱车向北,沿着蜿蜒的成华路行驶便来到甲居藏寨,一幢幢红白黄相间、有如碉堡...

丹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