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小城往事 旧日温存
2018年,《诗人》在东京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曾引来一些关注。整整等待三年,该片才终于登陆国内院线。但在6月档上映的众多影片中,《诗人》只能算是不太起眼的一部。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80年代甘肃一个小城,矿工李五不甘现状、沉迷写诗,妻子陈蕙悉心照料、耐心扶持。在数度退稿、几经受挫后,李五如愿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陈蕙却因四处奔走,被丈夫怀疑出轨,二人的婚姻走到尽头。
寥寥几笔的故事梗概,实在无法呈现《诗人》一片的细腻、动人。影片开场,蒸汽小火车载着疲惫的矿工往返于工地和车间,黯淡、银灰的冷色基调是男主的现实心境。可镜头一转,来到李五家中,背景换成偏暖的红色,微弱的黄色灯光如太阳余晕,又与前一场戏对比鲜明。
整个故事前半段,就在这种冷暖的穿插中徐徐推进。一幅男澡堂众生相,一张印染车间“织女图”,丈夫的工作服、妻子的红毛裤,导演在轻描淡写中就呈现出彼时矿厂生活的日常风貌。而工厂的空镜、妻子下厨的低角度机位摆拍,在参与叙事的同时,甚至还有几分小津安二郎的影子。
有观众在看过本片后,提及几年前美国独立导演吉姆-贾木许的作品《帕特森》,那同样是个蓝领工人写诗的故事。《帕特森》的主角,是一位巴士司机,他用大量闲暇时光阅读、书写诗歌,而全片也几乎是用司机的诗句来串联的。
然而,颇有些讽刺的是,诗歌在《诗人》一片的大部分段落里却严重缺席。更多时候,它只是信纸上不得见的模糊字迹,它成了“诗人”李五口中摆脱现状的工具,是妻子以及其他人在精神生活匮乏年代的幻想依附体。
用导演刘浩自己的话说,“在那个年代,我也想当诗人、小说家”,只因为“他们才是万众瞩目的人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人卷入改革开放的洪流,片中之“诗”的意义却渐渐变得不再重要了。
影片后段,李五果真成了万众瞩目的人物,他被选为当地的文联主席,在小城里远近闻名。可是,时代大变,昔日矿厂宿舍里与妻子的温存早已不见踪影。李五当了官,却失去写诗的能力,陈蕙下了海,但也被迫与心爱之人渐行渐远了。
或许是导演述说的乏力,故事在后半程逐渐落入空洞。而影片最后,以李五被铲车撞死作为结尾,也多少有些荒诞和唐突。但作为一部小众文艺片,《诗人》的确有不少动情之处,影片沉稳、舒缓的叙事节奏,在当下院线片中也颇为少见。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小宋佳和朱亚文片中的表演,在当年大热剧集《闯关东》里没能结缘夫妻的二人,终于在《诗人》一片中“修成正果”,二人自然、默契的演出,撑起了影片的前半场,也给这部电影加分不少。
新闻推荐
6月17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与空间站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时隔五...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