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生态”护航新发展

甘肃日报 2021-04-27 05:10 大字

舟曲美丽乡村。

步入舟曲,满目青环翠绕、江水碧波荡漾、街巷干净整洁,村貌焕然一新,一个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舟曲县始终坚持把保护绿色家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建立了“党建+生态”新模式,号召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一线争当绿色先锋,不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封山育林、水源地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

自“美丽舟曲”行动以来,舟曲县紧紧围绕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按照“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县委统一领导、党(工)委组织实施、党支部具体落实”的组织领导架构。出台了《“美丽舟曲”行动实施方案》和《督查考评办法》,细化完善了129条督查考评标准,各级党组织成立工作专班,靠实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工作责任。各乡镇党委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班子成员下沉包抓村,村“两委”成员、无职党员组建环卫工作队,通过划片包干、集中整治等形式,开展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排查治理、拆危治乱、植绿补绿和户内环境卫生整治等行动,全面改善了城乡环境。

近年来,全县认真践行“两山”理念,聚焦绿色发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底色逐步绘就。始终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畜禽禁养区、河湖管理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投资14.36亿元实施江顶崖滑坡、牙豁口滑坡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53个。投资3.28亿元实施中路河堤防等水利项目48个,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3.24万亩,义务植树602万株,人工造林21.75万亩,人工种草8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覆盖度达51.02%、91%。扎实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河湖“清四乱”等专项整治和“一江两河”流域全面禁捕行动。建立覆盖70条河流沟道的三级河长体系,358名河长和11名警长常态化巡河。实施村组环境整治项目62个。

一抔土、一滴水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无化肥农药残留的有机蔬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如今的舟曲,农户家备足农家肥成为春耕的新亮点,昔日臭烘烘的农家肥现在成为农民抢手的“当家肥”,也成了农民种地的“新宠儿”。农户都说,农家肥和有机肥不仅能降低春耕的成本,而且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吃起来更可口。为了鼓励引导农民群众走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舟曲县制定出台了农家肥激励补贴机制,并由舟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策划了微电影《蝶变》,讲述人民群众在“五无甘南·美丽舟曲”行动推进中从有分歧到转变,再到认同,直至产生共鸣的全过程,创新了“五无甘南·美丽舟曲”的宣传引导方式,加深了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与自觉。

当白天的喧嚣在烟火气息中逐渐褪去,城市夜幕温柔地降临,会发现绚丽多彩的灯火,将舟曲点缀得五彩缤纷。舟曲县自“美丽舟曲”行动开展以来,集中更换新老城区店铺门头牌匾452块,城区主干道亮灯率达98%以上,背街小巷亮灯率达96%;改造维修城区道路、排水、环卫、公园、广场等市政基础设施,更换护栏、廊架1500余米,疏通排水渠道1800余米,修整硬化街道1800余平方米,修缮塌陷人行道路面500余平方米。这一系列“环境革命”将这座白龙江畔的小城打扮得如诗如画。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舟曲县全面打响“五无甘南”亮丽品牌,奋力书写“美丽舟曲”的崭新篇章,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美丽舟曲正在一步步走来。

新闻推荐

【通讯】守护绿色林海 白龙江插岗梁保护局生态建设回眸

刘江林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舟曲生态建设局)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是舟曲林业局。地处甘肃南部、岷山北麓的...

舟曲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舟曲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