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父亲的足迹

甘肃日报 2020-12-25 03:31 大字

石伟平

小时候,记忆中父亲常常背着行李外出,每次离家都是两个月左右才能回来,听母亲说“爸爸工作去了”,年少懵懂的我对父亲的“工作”实在不大明白。后来长大了,才知道父亲当时在水利部门工作,时常下乡,是去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那时候,许多村子不通公路,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只能步行,往往是走到哪住到哪,省内许多乡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多年后,带着年少时懵懂的想法,我渴望着有机会能够寻找父亲留下的足迹。2018年初,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受单位委派,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八楞乡下半山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踏上了父亲曾走过的路。

下半山行政村下辖两个自然村,平均海拔2000米,84户村民,共有300余名藏族群众,其中40户贫困家庭,贫困群众133名。当地群众以农业为主,由于耕地少,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及青稞等,不种植任何蔬菜;30岁以上的村民大多没有受过教育,只能说几句简单的汉语。

驻村生活比较单调、寂寞,周末和节假日常常一个人在村里值班。最初由于语言障碍,与村民交流沟通也比较困难,工作、生活都不习惯。每当这时,父亲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到父亲当年下乡时的艰辛和困难,想到父亲每一次出门时的背影,顿然觉得眼前的这些困难算不了什么。

为了更快地融入驻村工作,掌握村民的实际情况,每天清晨和下午,我都坚持到两个自然村步行一个来回,与村民打打招呼,拉拉家常。刚开始,总有一些村民会问我“是哪里来的”,我回答:“我是受单位委派来的扶贫干部。”村民都摇摇头,于是我用手比划说:“过年的面和油,你家里分了吗?”“核桃树苗、药材苗、马铃薯,你家里种了吗?”“这些东西是我们单位分给大家的……”好长时间比划后,村民们才恍然大悟地点头说:“噢,知道了。”并跷起大拇指夸道:“共产党好,你们单位好。”每当这时,我内心都会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隐约中感到父亲也在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我。

那年端午节后,单位领导来下半山村看望和慰问我,组织的关心使我倍感鼓舞。

在那个夏天,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展示了在火热的年代里,前辈们在塞罕坝绽放着最美的青春,那些故事激励着我。

火热的夏天,我与下半山村民共同劳动,共同感受着“贴心泉”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与喜悦。秋天来了,我在农田与村民们分享着马铃薯的丰收。冬天来了,我与村民一起参加和见证了通村道路的整修施工。

2019年的夏天,我们募集了价值11.7万元的350套新内衣,定点捐赠下半山村全体村民。也是那个夏天,我与村干部及帮扶工作队员一行7人,入户走访帮扶对象之后,途经一陡坡巷道时,因雨后路面湿滑,不慎摔倒在地,造成右手腕骨折。伤势一好转,我又急着赶回了下半山村。

驻村帮扶的两年,我内心一直追随着父亲的背影,虽然流过汗、受过伤,但我无怨无悔,每当这种时候总能感觉到我离父亲很近很近。

新闻推荐

行走在土桥子村

□张海春(一)土桥子村口的楹联长廊,瞬间就能牢牢抓住我的目光。热爱文字的我,沉浸在舟曲富饶的楹联文化里。好喜...

舟曲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舟曲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