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春

甘肃经济日报 2020-12-09 01:11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扇俊杰

在省路桥集团承建的王夏高速路面一标项目,有这样一群青年,凛冽寒风中坚守工地,疫情肆虐时逆流而上,炎炎烈日下挥洒汗水,沐风栉雨中不下火线,为美好青春打上了奋斗的烙印,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责任和担当。

“养蜂人”的防护帽

王夏项目所在地甘南草原夏河县,施工地海拔从2300米一路攀升至2800米,气温低、日照足,当地几乎没有春秋季,“六月飞雪”在这里见惯不怪。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特别强,明明只有十几度的气温,但是体感温度却高达三四十度,中午没折没拦的太阳烤的人皮肤痛痒,刚到工地白白净净的小伙子们,几天现场跑下来,一个个“颜面扫地”,嘴唇干裂、脸上一层一层的蜕皮。

摊铺机、压路机操作手好歹还有个遮阳(雨)棚,安全员张海涛可惨了自从现场基层、油面铺筑施工以来,他就跟着工作面来回跑,指挥料车掉头倒车、摆放锥桶、设置标识标牌、督促劳务人员规范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他从哪里搞来一顶养蜂人戴的防护帽。这顶时尚又实用的遮阳帽,前有长长的帽檐,后有类似门帘的尾巴搭在肩上,既保护了“面子”不被灼伤、又遮挡了脖颈,效果颇佳。其他技术员纷纷效仿,一时间,“养蜂人”成了项目部一道流动的另类风景。

张海涛的“鬼点子”不止这些,他还和安全部长吴川一起研发了压路机夜间警示装置,提高了碾压设备夜间作业时地面辅助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这款安装在了压路机机身顶部的“神器”是一盏强光射灯,在压路机前方投射出一块宽约3米、长5米的红色长方形警示区,警示区中间投射出醒目的“危险区域”四个大字及感叹号警示标志,红色警示区随着压路机的往返碾压而来回运动,在夜间起到了很强的警示作用,是路桥集团“科技兴安”理念在施工项目的贯彻落实。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身体力行。有困难,想办法;想干事,会干事。或许这就是一名普通安全员对敬业精神的感悟!

“不务正业”的苏元龙

苏元龙,一名30出头的小伙子,参加工作六年,已参建过四个项目的建设。由于勤劳吃苦,工作第四年就由一名设备操作员升“官”至拌合场场长,身体精瘦、皮肤黝黑的他,平时不苟言笑,说起他的设备来却是滔滔不绝、兴致勃勃。五六层高的拌合楼上,大大小小几十台电机、几公里长的线缆,电气传动、液压传动,冷料仓、热料仓,加热系统、除尘设备,光是操作台密密麻麻的按键就看得人眼花缭乱,苏场长对他的这些老伙计熟谙于心。故障灯一亮,他就知道哪个部位出了故障,小毛病一般情况都能自己解决,易损件他提前报备有配件,所以很少出现设备故障影响施工的状况。

除了沥青拌合场场长,他还有一个兼职身份是项目部的水暖电工。驻地建设期间,他的沥青拌合楼还在上个项目的工地,项目部自来水及暖气管道、电路布设自然落到了他的身上。一把人字梯,从办公室到宿舍、从食堂到浴室,开关、插座全由他经手;水泵安装调试、锅炉加压调温,手上沾满了泥土、水淋湿了裤腿,他风轻云淡地拍拍手、跺跺脚,继续干活。按说,干好分内的事完全可以算是一名合格的职工,但由于他的“不务正业”,保证了项目部水暖电的正常供应,为大家提供了正常的办公、生活条件。

由于责任心强外加热心肠,他还担任项目部工会小组组长。文体活动、职工聚餐、劳保用品发放,他一样不差,积极出谋划策,自始至终热情参与。

“能人”老刘

老刘其实不老,相反,只是一名不满30岁的技术员,他的真名叫刘进录,因为人老成持重,又喜欢搞些小发明、小创造,所以同时赢得了“老刘”“能人”两个雅号。

年初上工地时,妻子刚做完手术,项目部一声召唤,他把妻子交给了父母,一到工地便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场站建设中。白天,带领工人硬化场地、搭建料棚,晚上熟悉图纸、核算工程量。他把对妻子的牵挂和愧疚深深地压在心底,只有晚上回到宿舍通过视频电话安慰妻子。驻地建设工程量小活杂,须臾离不开现场,他一直蹲守在施工现场担任“总管”,抄平放线、布上水管、挖下水道、装暖气片,等4月份大部队进场时,项目部已经成了像模像样的家——有水、有电、有暖气。

老刘凭借上个路面项目积累的经验,对公司自主研发的“水泥净浆洒布车”“基层边部夯实机”两台小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使其工作效率和工程实体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

新闻推荐

全省全域无垃圾“红黑榜”榜单(第五期)

按照《加强甘肃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全域无垃圾工作新闻宣传及舆论监督方案》要求,现将第五期“红黑榜”榜单发布如下:为不...

夏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