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幸福感 玛曲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甘南日报 2021-01-29 09:16 大字

记者李建舟马保真扎合才让刘晋

从玛曲县城出发,沿着玛久二级公路行驶,远处的山头已经堆满积雪,成群的牛羊洒落在冬日的草原上,笔直公路延伸到草原深处……

记者到加华家时,已临近傍晚。

加华家在玛曲县阿万仓镇曲美多易地搬迁安置点,是玛曲县最大的搬迁安置点,当地136户贫困群众在这里定居,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我家3口人,现在有集体经济分红、公益性岗位工资、低保等多项收入,家庭年收入3万多元。”加华说。

“玛曲县总人口5.9万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0%,牧业人口4.42万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纯牧业县,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玛曲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在曲美多安置点看到,一排排住房整齐划一,并建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广场、运动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70多平米,外带一个院子,用水、用电比以前方便多了。”加华笑着说,自己每个星期抽时间去草原上捡垃圾、清理河道,每年可以拿到2万多元的公益性岗位工资。

加华只是玛曲县广大搬迁户中的一员,作为全省唯一的纯牧业县,2016年到2019年底,1431户5769人从生存条件恶劣的高寒阴湿地区搬出来,90%以上实施了集中安置。

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玛曲让易地扶贫搬迁真正实现“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同行。

屋里亮堂堂心里暖洋洋

易地扶贫搬迁,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的“安居梦”成为现实。

“出门、吃水、上学、看病,在高寒阴湿的牧区生活是非常难的。”玛曲县阿万仓镇道尔加村的司那坦言,两年前全家5口人还住在牧场的帐篷,没有固定的住所,能定居,住在乡政府附近是几代人的梦想。

2018年,这件喜事落到了司那家。阿万仓镇曲美多易地安置点开始建设,像她一样的22户贫困户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一出门,路平平展展,买东西不用肩挑背驮了,打开水龙头哗啦啦就有自来水,太舒服了!”司那说。

“牧区资源贫乏、灾害易发频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就地脱贫难度大,玛曲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综合性政策措施,“十三五”期间,累计搬迁贫困户1431户”。县发改局负责人介绍说。

走进藏族老人次旺久美的家,酥油茶冒着热气,藏式家具光洁发亮。“屋里亮堂堂,心里暖洋洋,好政策让我们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前年,次旺久美全家从玛曲县阿万仓镇道儿加村搬迁到曲美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启了新生活。

“以前住帐篷,基本靠糌粑维持一日三餐,日子过得很难。现在新家又大又敞亮,家具、家电都配全了,变化太大了!”说起新家,次旺久美滔滔不绝。

近年来,玛曲县通过新建、回购等方式对全县“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户实施安置住房,各乡镇场的牧户于2018年10月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入住率100%。2019年5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建设集中安置点18个,集中安置1102户,扶贫车间6家,吸纳建档立卡户102人,安置各类公益性岗位1160人。

“搬迁”又“搬心”拥抱新生活

伴随一阵“嗒嗒嗒”的声音,记者走进玛曲县欧拉镇的刺木咖布鸿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卓玛草正忙着在缝纫机上赶制藏服,“搬出牧场,住进新房子,还有了新工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卓玛草对未来充满憧憬。

“从家到车间,走路只需10多分钟,每月工资25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玛曲县欧拉镇班禅新村的搬迁户卓玛草,如今在扶贫车间上班,有了工作,她心里踏实了。

随着扶贫车间全面建设,越来越多的搬迁户和她一样安了心。

搬迁与扎根同步,收入与脱贫共振。为了让搬迁群众“住得放心”“生活安心”“过得舒心”“坚定决心”,玛曲县委县政府把工作重心迅速从“以搬为主”向“后续扶持”转变,推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确保不返贫”的目标。

为解决搬迁户后续增收问题,玛曲县政府出台系列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持易迁户因地制宜自主发展产业。全县各村组建村级自强互助脱贫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不同组合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综合运用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等多种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搬迁群众融入产业发展链条,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群众稳定收入来源。

新闻推荐

玛曲深入推进“陇风—2020”专项行动

本报玛曲讯(记者后建春通讯员李文倩)“陇风—2020”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玛曲县组织动员政法系统强化信息搜集,加强...

玛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玛曲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