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的好书记 记临潭城关镇杨家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牛晓兰
记者李亚键杨雪莲
“村里来了一位女书记,而且就是铜锅牛家的丫头。”一年前,临潭县城关镇杨家桥村的村民们在茶余饭后闲谈中流传着这么一条消息。女书记叫牛晓兰,是州住建局派驻临潭县城关镇杨家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队队长。
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杨家桥村旧貌换新颜,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村民们住得更舒心了;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了;精准定位,靶向扶贫,贫困户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整合资源,利用新兴电商销售途径,合作社的订单也多了……牛晓兰已成了村干部眼中的“牛人”、帮扶户眼里的亲人、村民口中的好书记。
瘦肩担重任丹心铸党魂
2019年9月,组织上安排牛晓兰到临潭县城关镇杨家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队队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来到阔别了十八年的杨家桥村,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乡,牛晓兰很兴奋也很忐忑。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她要挑起这千斤担,绝非易事。
她说她几乎是两眼一抹黑就到了村上,好在有老党员带着她,给她介绍村情、民情,慢慢的和村里的党员干部都熟络了起来。越是在基层,党组织的优越性就越能体现出来,越是在偏远地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就更加鲜活。牛晓兰认识到:“要发展必须牢抓党建,只有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于是,她建立党员微信学习群,带头在微信群里录制党建知识学习视频,鼓励动员所有党员以视频方式在党员微信群领学和参与党建知识抢答竞赛,老党员发扬传帮带作用,新党员策马扬鞭,不甘落后,一时间,杨家桥村党员学习蔚然成风。
疫情阻击战巾帼显本色
2020年初的那段岁月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很难忘。牛晓兰主动放弃假期,毅然回到工作岗位上,一守就是三个多月。好在父母在身边,孩子由父母带着,她说这是这份工作唯一带给她的“福利”。尽管这样,她每天早出晚归四处奔走,跟孩子碰面的机会依然很少。
她所在的杨家桥村在疫情期间建立了两个路口防控点,搭建帐篷2座,24小时轮班值守。临潭的冬天,风大干冷,那时她的微信步数每天都在两万步以上。
问她为什么会每天走那么多?她说:“我们村留守人员多,有的人识字少,对疫情的认识就少,有的人家里劳力少,采购什么的都不方便,还有的人本来就是病患,封城了,买药就医都不方便,我得时常去看。去村民家看看,去村口转转,去值班点坐坐,少去一处,就不踏实,只有确保每一处都合法合规,我才心安。”
疫情期间,她借助村社微信群、手机短信、流动宣传车等方式,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先后开展宣传6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4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20余条,悬挂横幅15条。每天不间断对2个防控点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全面、准确、彻底、动态排查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信息,逐一登记造册,确保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严格落实管控措施。更是在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的时候,多方筹措,为防控点和贫困户送去价值近万元的防控物资。
初心不改为脱贫
杨家桥村是城关镇政府所在地,属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低保户10户23人,特困供养人员9户10人,残疾人67人,建档立卡户90户389人,监测户1户3人,边缘户7户18人。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是牛晓兰一直牵挂的事。
经过深入调研,她在村里推广极具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原藜麦替代产量低下的春小麦种植,动员留守妇女进入洮绣企业务工。联合临潭县商务局及临潭县众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杨家桥村开展了“村企牵手”送温暖活动,通过东西协作消费扶贫分红90户,每户300元,合计27000元;为10户五保户和10户残疾户送去了价值33650元的温暖大礼包、大米和菜籽油……
2020年6月份,她参加了党建引领电商直播带货人才培训班,通过快手、抖音、微信等公众平台宣传推介销售农产品,为全镇的农产品代言和宣传,共销售农产品200多单,销售额约3万元,并为杨家桥村蚂蚁电商成功签订价值5.7万元的销售合同。
“不一样的牛”,是牛晓兰在抖音平台的用户名,里边都是她介绍家乡土特产的短视频。从2020年9月份到现在,她的粉丝已经破千了。从田间地头的青豆、藜麦,到养殖户家里的蜂蜜,再到洮绣、洮砚,都在她的视频里出现过,她给了千万在外洮州儿女回不去的乡愁符号,却把洮州精神带到更远的远方。
新闻推荐
记者张彩霞通讯员宁小龙深冬时节,走进临潭县新城镇,一派和谐景象映入眼帘,村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村民随...
临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