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蓝天白云下的合作市全景。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后俊
合作市融媒体中心
初夏的羚城合作,空气中弥漫着绿意的清香,牦牛散落在草地上。满怀希望的人们投入到辛勤劳作之中,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里生根发芽……
牦牛奶撬动“大经济”
“这一桶再添一点就正好50斤啦……”一大早,合作市多河村村民西合道加把收购的250多公斤牦牛鲜奶交给村里的合作社。
“合作社及时收购鲜奶,我一天下来最少能挣300元。”西合道加一边忙碌一边说。
据了解,在合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合道加所在的多河村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15间冷藏室,对多河行政村212户牧民家的自产鲜奶进行收购,储藏冷冻后运往青海、西藏等地进行批量销售。2020年,合作社年收购鲜奶达5万公斤,有效解决了当地鲜奶价格低、销售难的问题,极大提高了牧民的收入。今年3月8日,这个合作社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全州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
“我们合作社新引进了一条日产量10吨左右的酸奶制作自动化生产线,计划打造‘多河酸奶’品牌,拓宽鲜奶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延长奶制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合作社负责人龙布加充满信心地说。
如今在合作,像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这样涉及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发展到239家,平均每个村就有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合作社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羊肚菌种出“好钱景”
天气回暖,正是羊肚菌种植的好时节。在勒秀镇邓应高村的盼得菌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个拱棚错落有致,村民们有的在平整土地,有的在测量种植间距,有的在松土,一派忙碌的景象……
人工栽培种植菌菇作为传统种植业,技术简单、种植要求简易,无病虫害、成活率高,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经济效益可观,不仅是调整农业结构的优质产业,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勒秀镇海拔低,温度适宜,地理条件优越,羊肚菌产量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看到了羊肚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导支持下,镇里组织邓应高、仁占道两村群众,采用集体经济资金和土地、劳动力入股等方式,成立了盼得菌类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仁占道旅游度假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及周边村社员118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提供羊肚菌引种、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小小羊肚菌,为全镇绿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钱景”。
勒秀镇党委书记当子加说:“镇里现有羊肚菌种植大棚148座,种植面积112亩,预计亩产效益将达到1.05万元。我们计划在稳定现有种植面积、保障群众收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这个优势产业做好做大、做优做强,持续提高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农家院带来“新发展”
“上菜了……”在一声吆喝下,一盘盘美食被端上了桌。在加拉尕玛村的加拉农家院里,一场味觉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加拉尕玛村风景优美、气候好,距市区又近,来这里游玩的人特别多,我就在家里开办了这个农家院。”加拉农家院负责人姜兰芳开心地说。
加拉尕玛村距合作市区只有2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区位优势明显,风景优美,民风淳朴。2017年,加拉尕玛村启动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村主干道硬化了,公共空地绿化了,房屋风貌改造了,宽带网络覆盖了,排洪水渠修建了,天然气入户了,一个个农家乐相继开业……2017年、2018年加拉尕玛村分别获得省级文明村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村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国家级文明村称号。
近年来,合作市以让青山绿水铺设美丽“底色”、环境整治助力乡村“蝶变”、乡村旅游解开发展“密码”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可行路径,累计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21个,受益农牧民3571户2.1万人。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雪域羚城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全面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农牧民稳步增收、农牧村繁荣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甘农计发[2021]2号)等文件要求,下达合作市2021年高标准...
合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