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初来达州 买烟有奖 吸烟有害健康 吸者无知(一)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一、烟草来自美洲
5月10日下午,李老弟在楼下打电话,叫我下楼“有要事相商”。下楼之后,他拉着我逛街“考察市情”——数烟摊。这简直是捉弄我,我这个风烛残年的退休老汉,无职无权,有啥资格考察?即使考察了有啥话语权!弄得不好还会“自己捉个虱子放在自己头上发痒”。我晓得李老弟平素爱“涮坛子”,走了两条街,我一口咬定:不用去数,达州城镇乡场烟摊最多。
其后,李老弟把我拉到滨河路茶馆喝茶,开了茶钱之后,硬给我荷包塞一包烟,才说他儿子打算开家烟草销售店,要我摆摆关于种烟、制烟、吸烟、贩烟的龙门阵。
俗话说:“吃人的口软,得人的手软”,不好推脱。我虽然在烟草公司混过几个月,也只能把烟草的历史钩索个概略。
为了叙述直白,先把“烟”概念统一为“烟草”,因为卷烟、丝烟、雪茄烟是烟草的制成品。至于烟草的来历说起来还有点“玄”,烟龙门阵摆起来话长。
有人说,我国汉代已开始征烟酒税,我没见到原文。又听人摆过唐朝年间的烟龙门阵,那是极其鄙俗挖苦吸烟人的下流故事,莫相信。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约53—约147年)耗20年心血所著的《说文解字》“火部”之中那个“煙”字为“煙,火气也。”后代释义为:“燃烧时的气状物。”其中还找不到现在常见的“烟”字。清代印行的大型工具书《康熙字典》中“煙”字下面有3个古字,难写难认,其释义与“气”相关。“火”部即有现代常见的“烟”字,是“煙”的演化。可是《康熙字典》草部又出现-个“菸”字,读“烟”,其释义末尾有“臭草”二字,现代工具书说“菸”是“烟”的异体字。异在何处,有点不大“贴脉”。据我猜想,“烟”是气状物,烟草是草本植物,据此,就派生“菸”字,所以《康熙字典》“菸”字未尾有“臭草”二字。民国年间,农村人常写的“烟”字就是这个“菸”字。
我国汉、唐已有烟草之说,其证据似嫌不足。一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有鸦片烟的记述,无烟草记录。也许有人会说烟草不是药物。二是汉唐时期的古诗文中尚未发现有关烟草的记说。三是近代出土的大量文物也没发现汉唐烟草痕迹。所以明代、清代文史学者大都认为烟草是“舶来品”。
据传,烟草原产于美州。茄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棱形,植株被粘性腺毛。叶多变异,有圆形、卵形、心脏形、披针形等,随品种而异。圆锥花序顶生,花冠成圆筒或漏斗形,淡红或淡黄色。蒴果卵形,种子褐色。按叶的用途及调剂方法可分为烤烟、晒烟、晾烟、香料烟等类。茎、叶均可提取烟碱、苹果酸、柠檬酸;叶经调制可制卷烟、雪茄烟、烟丝(丝烟)等。茎和碎屑可制杀虫剂。
烟草由早期到达美洲的欧洲人传回欧洲,其后传到亚洲。至于传到中国的时间和路线有几种说法。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引用大量典籍论证,烟草是明朝中叶传入中国的,其路线有三条:一是由菲律宾传至福建、广东等地,然后向北传播;一条是从日本传至朝鲜半岛,再传入中国东北各地;另一条路线是从南洋群岛传入广东沿海,蔓延各地。
又有学者认为,烟草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初年,一些福建籍水手从菲律宾带回烟草种子,再南传至广东,北传至江西、浙江一带。明朝末年著名中医师张介宾在他所著的《景岳全书》中说:“烟草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皆种植之。”
辞书出版社印行的《中国丑史》439页也说烟草原产于美洲,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烟草后,烟草逐步传入欧亚大陆。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菲律宾传入台湾、漳州和泉州等地,人称“淡肉果”或“淡芭菰”。据
《台湾府志》记载:“淡芭菰晒而切之,以筒烧吸,能醉人,原产湾地,明季漳人取种回栽,今名为烟,达天下矣(很快流行全国)。以前人们常说,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则增‘烟’而八矣!可见其影响之深……”
该史列举了印第安人吸烟的烟具和方法之后,又说吸烟习俗传入荷兰,“遂使荷兰人吸烟日盛。1689年荷兰王子威廉二世与玛丽结婚时嘴上仍叼着他的长杆旱烟袋。荷兰人来东方殖民,把旱烟传到东南亚,继传入中国。烟草作为商品,初行市井,街巷烟店门口摆一小桌,桌上放烟支、吸烟公用竹管和清水,凡来吸者用公用竹管吸食之后,用清水漱口,把钱放在小桌上走人。”就像是“喝过路茶”。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航路发现,对世界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是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甘薯等,成了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这些商品最先到达菲律宾,再由此传入中国福建。当然不能排除其他渠道。不过很多人都认定福建农村最早种植烟草。
至于烟草何时传入达州,现无确切资料说明。不少人推测,既然明朝万历后期“吴、楚皆有种植”,四川肯定有人种烟吸烟。明末清初,四川遭遇浩劫,“户口消亡几尽”,地方文献无存,很多物产无从考究。当今大多姓氏丁口都是移民填川落籍,烟草肯定是“湖广填四川”的客户带来的。
有人种烟草,就有人吸烟;不用多说,有人吸烟,就有人种烟、制烟、卖烟。烟草于是成为商品,出现制烟产业。
我查阅四川人民出版社印行的《四川古代史稿》,仅见475页有这样一段记述:“烟,清代社会抽烟的习惯已遍及南北各省,形成一批比较集中的产烟区,所以有记载称:‘衡烟以衡州名,川烟以四川名。’而在四川,乾嘉之际,什邡就产烟叶,远近贩烟者各乡秤户为之交易。说明这里有不少经营烟叶的农户,而且购销十分兴旺。当时,成都、潼州两府也有很多地方种植烟叶,如乐至农人用田移栽,获利颇厚。而川东酉阳一带也‘所在有之,其产于秀山官庄者尤甚’。”
1987年编纂的《什邡县志》列有《晒烟志》,对烟草的引种与发展,栽培与加工有详细的记述。其他各地新版县志,对烟草也有专节专目。
清朝后期,出现了新式机器制烟工业企业,生产出新的烟草商品,烟龙门阵也就话分两头,把种烟吸烟放在后面,先说卷烟何时来到达州。
清朝年间,达州人把鸦片叫“洋烟”,把本地种的、卖的烟草叫“土烟”“旱烟”“叶子烟”,烟民普遍吸“叶子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华侨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在香港创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机制卷烟,1910年在上海设厂,制卷烟销往各地。卷烟初来达州,人们把它叫纸烟、香烟、“白杆杆”。这纸烟价钱昂贵,多数烟民买不起,烟劲却很小,不及叶子烟过癮,有人还说“纸烟烧口”。偶尔有体面人买一包,又有人说他“装洋”,致销路不畅。个别烟铺仅摆少许纸烟装点门面。有鉴于此,制烟企业为了打开销路,就搞有奖刺激,在各县城设经销店,在烟盒内装不同等次的奖票(彩头),大面额的奖品有搪瓷洋盆、钢骨洋伞。小面额有毛巾、洋纱袜、火柴……如果有人花两角钱买盒纸烟得了个“洋盆”,手舞脚蹈到指定商行去领奖,肯定全城沸腾。另方面,纸烟经销商雇一群男女涂脂抹粉,穿红着绿,敲洋鼓,吹铜喇叭鼓动吸烟;有人拿着纸烟沿街“欢迎品吸”;有人提着纸烟给一些商号“赠送”一盒,也有人出于好奇买一盒“赶时髦”。
尔后,销路逐步打开,烟盒内的彩票相对减少,奖值也随之降低,城镇一些公职人员、富裕人家宴客则将纸烟作为招待品。商场上说生意,社会交往也逐步以奉敬纸烟作见面礼。这时,烟盒內的彩头仅是些供小孩玩赏的戏剧人物,如“武松打虎”“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娶亲”等小画片了。
不几年,时过境迁,纸烟盒内小画片也没有了,纸烟源源不断涌入达州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阚莹莹左杉)近日,在位于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的四川省省农科院食用菌生产基地内,一朵朵新生的木耳刚刚冒出菌袋。与常见...
什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什邡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