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罗江区:“三大行动”推动基层治理见实效
近日,德阳市罗江区公益创投签约仪式在万安镇奎星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经过近两个月的调研、路演、评审等环节,来自全省21家社会组织正式与该区城乡社区创新发展支持中心签约,标志着该区今年首批发布的社会工作项目正式启动。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群众组织化程度,是罗江区在推进城市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实践。
近年来,罗江区针对城市党建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治理成效不好等问题,通过实施强基、提质和壮骨“三大行动”,推动城市社区由“行政末端”向“治理枢纽”转变。
“强基行动”让社区权责更明晰
“以前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承接上级部门交办的报表、台账上,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入户走访和为群众办实事上,群众对我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了。”万安镇朝圣社区一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社区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既是工作的执行者,也是工作的组织者,如何让社区从各类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回归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本职,一直是罗江区思考的重点。
该区围绕做强社区“动力主轴”,通过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制度,统一制定14项依法自治事项清单、57项依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和10项负面事项清单的“三张清单”,进一步厘清社区居委会与上级政府的权责边界,确保社区有精力管事。
罗江区创新推行“城社共治”基层治理模式,组建社区城管中队,由罗江区综合执法局选派党员执法人员挂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社区选派干部担任城管中队副队长,实现了“社区干部+城管干部”双重身份,逐步构建了“城管派驻、社区助力、群众参与”的“城社共治”新格局。
“自从组建社区城管中队,现在居民小区的治理乱象在城管中队的巡逻中就得到处理,社区接到的反映越来越少了。”说起“城社共治”工作,万安镇翰林社区党委书记杨雅洁赞不绝口。
“提质行动”让社区服务更贴心
罗江区聚焦提升社区服务能力,通过优化服务平台、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社区有精力、有能力服务群众。优化服务平台。该区开展“满门是牌”“满墙是牌”专项整治,明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只悬挂党组织、居委会、监委会3块标牌。大力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实行“两拆三去三服务”,高标准建成5个功能优化、服务贴心、群众欢迎的党群之家,示范带动18个城市社区规范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布局。
该区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编制完成19项社区便民服务室能直接办理事项和106项代办事项清单目录。
今年该区被列入了第二批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计划在社区增设高拍仪、自助服务终端等便民服务设施,建立区级部门下沉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机制,打造“家门口”的政务大厅。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罗江区依托区内优质的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成立城乡基层治理学院,研发新时代社区干部读本等教材,每年对社区常职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实施社工培养“星火计划”,该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单列资金开展社工资格证考前培训,仅2020年的社工考试,该区社区干部获得资格证的人数就实现了翻番。
“壮骨行动”让治理协作更有力
罗江区在推进城市治理中,注重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机制建设,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城市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整体效应。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在中心城区8个社区建立区域综合党委,与45个辖区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项目清单与双向认领机制,社区党组织根据居民需求列出服务菜单,驻区单位发挥组织优势“照单配菜”,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城市治理不是“一元化”的主导,而是社会多元参与的综合体,罗江区注重引导群众提升自治能力,推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一方面该区成立“社工总站”,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引进26余家社会组织近100名社工驻点开展儿童关爱、老旧小区治理等类别的服务活动。一方面以“支部领导、定向代表、议行合一”为核心,全面推行“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通过定向产生议事代表、定向收集意见建议、定向反馈议事结果,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定向议事代表会议提诉求、调纠纷、增共识。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城市治理领域,罗江区共承担便民服务型社区、“三社联动”创新机制等省市试点示范项目近10个。
马安安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新闻推荐
本报讯(夏东洁)妻子再次吸毒后被强制戒毒,伤心的丈夫彻底失望提出了离婚。近日,一场特殊的离婚案件在德阳市强制隔离戒毒...
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罗江,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