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6-16 01:49 大字

施用自制酵素肥后,土壤得到改善。

鸿浪家庭农场新建的酵素池。

鸿浪家庭农场的萝卜喜获丰收。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文/图

6月12日,记者在广汉市向阳镇同花村鸿浪家庭农场见到,工人轻松地将色泽鲜亮的红皮萝卜从松软的黑土里拔起,不一会儿工夫“红胖子”便排成了两列。随后剩下的菜叶、次品也被统一收集起来。

“这些废弃的蔬菜叶和蔬菜次品有大用途!”该农场主人黄英略显神秘地将记者带到她家库房,这里整齐摆放着数十个大小各异的塑料桶,废弃的菜叶和卖不掉的蔬菜次品都被存放在塑料桶里,制作成农用环保酵素。“我们种的酵素萝卜,不用化学肥料、不打农药,个头大,品质好,价格比普通萝卜每斤贵3到4毛钱,产量与化学农业持平乃至略高,一年两季,效益很不错。”

最近,记者在广汉、绵阳游仙区和盐亭、内江市中区等多地采访时也发现,不少村民将废弃的果蔬变废为宝,做成环保酵素,用以替代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名词解释农用酵素

农用酵素是以农作物秸秆、废弃果蔬残渣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与水、糖蜜混合发酵,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种纯天然生物发酵产物,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应用 与价值

村民自制环保酵素节本增收效益显著

“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农作物产量逐年下滑,品质也不行。”黄英回忆说,去年5月份她参加了广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会上生态农业专家讲解了酵素在农业上的应用。通过不断向他人学习如何制作酵素,黄英去年10月份的时候便开始把酵素运用到蔬菜种植中,从育苗到成熟的整个蔬菜生长周期,用酵素替代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在黄英家库房里,除了盛着环保酵素的大大小小塑料桶,还有一个能容纳3吨多酵素的池子,黄英不时用铲子翻动,让其充分发酵。“这个池子里的酵素液体肥料是准备在水稻上用的。”她盘算着告诉记者,市面上水溶肥的价格普通的差不多四五千元一吨,好的接近八千元一吨,而自己用油枯等为原料做出的酵素液体肥,每吨仅需成本两三千元。

在内江市市中区沱江镇,村民马聪的三百多亩李子园同样通过酵素农法,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价值最大化。“疏下来的李子以及烂果,以往都倒了,现在做成酵素,还田利用,节本增效。”他告诉记者,从2019年至今,三年时间他少用的化肥接近有20多吨,节约了近20万元。“土壤逐渐在修复,农药残留少,李子品相佳,甜度增加了1到2度,李子果皮自带的涩味几乎没有了,每斤李子批发价较用化肥农药的高出一元钱。一来二去增加30多万元收入。”

尽管酵素自然农耕法效果明显,但需要长期的坚持。对此,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龙王村的罗琼感触颇深。2017年,罗琼就将制作的酵素用在柑橘树上,刚开始由于技术不到位,柑橘产量还不到别的农户家的一半,受到了周边农户们的质疑。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实践,2019年,她的水果产量增加了。自此罗琼和丈夫将柑橘扩种至40多亩,并成立了琼酿果森园农场。

效果与反馈

施用绿色酵素肥 农作物身体更“健康”

“通过施用酵素肥,土质越来越好,种出来的农作物也更‘健康’了,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位于广汉市三星堆镇楠林村的雨菡家庭农场,是一家从成立之初便坚持生态农业的综合性休闲农庄,说起酵素的益处,农场主缪菡滔滔不绝。

在一片翻耕过的空地上,缪菡捧起一把泥土向记者展示说:“你看,这土松软,呈黑色,肥力很好。要知道,此前这里可是一片河滩地,沙化严重,能改善成这样很不易。”

2019年,雨菡家庭农场在广汉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及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开始在雨菡农场80亩地里全面使用酵素。在一个个蔬菜种植大棚里,记者看到一畦畦蔬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我们坚持晒土、施肥、耕地翻土的古法种植方式,全程施用液体酵素灌溉、堆肥改良土壤,蔬菜产量至少翻了2倍。”缪菡解释道,以前农场也采用纯古法种植,可以说是“靠天吃饭”,产量很低,采用自制酵素种植后,从根本改变土壤成分,与施用化肥的农田相比,亩产略低,但口感、香味等更胜一筹。

在一些地区,由于大量单一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酵素大米则打破了这一怪圈。广汉连山镇村民杨萍种出的酵素米,尽管售价由每斤2.3元提高到了每斤8元,但仍供不应求。“上一季我们种了水稻30亩,亩产量1000斤,比起以往施用化肥亩产1300斤,高出近3倍的单价,综合亩效益提高了近3000元。”

杨萍介绍,在种植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改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再用特制的酵素液体肥代替化肥,在各个阶段适时进行叶面酵素喷施,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量。这样种出的水稻米粒更晶莹剔透,口感更好、香味更浓。杨萍说,自家的酵素大米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产品绿色认证。

问题与挑战

推广使用有难度 需要地方政府当“推手”

2020年,国家发出关于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通知,要求到2030年,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酵素农耕搭建起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便是废物变肥料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采访中,记者却发现,酵素农耕大范围推广面临诸多挑战。

“当时考虑到很多人不了解酵素在农业上的应用,怕大家接受不了,我们就把它打捆在人居环境整治、建‘零污染村庄’中来推广。”绵阳酵素民间推广发起人董岚馨介绍说,从2018年5月开始,他就以志愿者身份,在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新和村、光明村推广酵素使用。

刚开始老百姓并不买账,在原白蝉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由政府出资打造了2亩蔬菜酵素种植试验田地做示范,当季就获丰收。董岚馨说:“每棵青菜增重足足2斤,叶片肥厚、根系发达,导致菜叶水分好,脆嫩可口;堆肥地种的玉米,玉米秆高出非试验地块50厘米,玉米棒粗壮。”看到了试验成效,村民渐渐地对农用酵素的认识有了改观,越来越多人前来咨询如何自制环保酵素。于是,从2亩到20 亩,再到 200 亩,以及目前的2000亩,酵素良田面积不断扩大。

今年,游仙区政府将该项目纳入高品质粮油基地建设项目中,出资80万元专项资金打造富硒酵素粮油基地,支持酵素农业的推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酵素的推广使用更多限于民间自发层面,由环保达人、热心公益的自愿者团队发起。有政府行政力量作为推力的,在四川仅有德阳广汉市、绵阳市游仙区等个别地方。

原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检测中心主任、酵友李筱林是当地环保酵素的积极推广者。2018年起,李筱林开始进行农用酵素的田间试验,通过长期的跟踪检测,掌握动态数据,让她坚定推广环保酵素,带动更多老百姓发展酵素农业。

内江市农记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环保志愿者谢力,经过多年在市中区农广校上职业农民课等课堂、培训会上推广,如今在当地农用环保酵素使用已达1000多亩,但缺乏行政力量的推动,他坦言推广仍然缓慢,“在农村地区,长期养成的化肥农药使用习惯,以及形成的产业链条,要打破确实很难。”

尽管如此,在采访中,董岚馨等环保志愿者纷纷表示,农业环保酵素,废物利用,制作简单,虽然推广使用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但仍然会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

新闻推荐

如何保护三星堆出土文物?应急保护体系为文物披上“防护罩”

文物考古专家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查看3号祭祀坑的情况。新华社图6个三星堆祭祀坑已提取出土象牙、青铜器、金器、玉...

广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