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方鱼塘带动村民增收 年薪百万地产营销人变身新型职业农民

达州晚报 2021-08-31 09:07 大字

村民在农场打工

王双在鱼塘劳作

鱼塘全貌

记者很难将他与年薪百万的地产营销人联系起来。眼前的这个男人脸庞黝黑,穿着短裤和拖鞋,斜跨着旧包,小腿上还沾着泥巴,他一边和鱼塘边钓鱼的人打招呼,一边将路上的枯枝捡起来丢在路边,包里的手机还不时响起2元、4元的收款提示音。

“我是农民的儿子,喜欢和土地打交道。”这名从土地里走出来的汉子如是说。如今王双在通川区磐石镇余家寺村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一心扑在农场和鱼塘里,将在房产领域学到的营销方法用在了农场经营上。

从事房产营销多年 年薪百万毅然回乡创业

“回村之前,我一直在从事房产营销工作,最高的时候年薪上百万。”在从事房产营销的十多年里,王双“操盘”了多个项目,在达州房地产营销圈里小有名气。

“房产营销看起来光鲜亮丽,年薪百万听起来更是让人羡慕,但这都是用汗水、青春、熬夜、焦虑换来的,通宵、没时间吃饭是常态。”今年才38岁,但王双的头发大多已经白了。

“做房产营销多年,已经有了深深的疲惫感。其实我一直想回老家做农业,十多年前和朋友交流过,当时就预判未来农业大有可为,这个想法直到2016年才开始执行。”王双说,“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求学、工作,也带走了村庄的活力,只剩下老年人和田地还留在这里,每次看到老家荒凉的景象,我就很想回来,将自己的营销经验用在农业上,或许会给村子带来变化。”

近几年,磐石镇不断发展旅游经济,以距离主城近、交通便捷、风景优美、游玩项目多等优势成为不少达城市民周末和节假日的“近郊游”目的地。他从磐石的旅游发展中看到了机会,2016年,王双在余家寺村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用于小龙虾和土鸡养殖。

“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农场的土鸡、鱼的喂养视频,有很多朋友感兴趣,也有不少人专门开车来农场玩,我发现每个来玩的朋友都会在这里钓鱼,这是一个商机。”2020年,王双的农场开放钓鱼。

“黑坑”新玩法 鱼塘受钓友青睐

王双不时在朋友圈发动态,记录自己被钓友“上课”的视频,有钓友钓上7斤的草鱼,也有钓友1天58斤的战绩。

“我在这个农场‘偷驴’(非放鱼日)夜钓最好成绩是83斤,热场(放鱼日)最好的成绩是4个小时103斤。”钓友何大飞说,自己经常来王双的农场钓鱼,因为这里鱼情好,不仅能满足手瘾,还能用鱼换农副产品。

“一竿上岸七斤半,换鸡换鸭换鸡蛋。”为了增加钓鱼的趣味性,王双将“黑坑”玩法进行修改,建立了农场会员积分体系。钓友在鱼塘钓到40斤鱼后可成为农场会员,钓到的鱼可按8元/斤卖给农场,每一斤鱼可换农场积分8分,1积分等于1元钱,积分可用来换农场的鸡、鸭、土鸡蛋,也可换其他农副产品,但需要提前预定。

“每周三是农场的放鱼日,天不亮就有钓友在鱼塘边占位置。”王双说这得益于钓鱼的新玩法,每周二为“会员日”,仅农场会员可钓,且可享受优惠;周三定为“放鱼日”,向鱼塘放鱼上千斤。

“目前会员中最多的积分是4个钓友共用的一个号,有7000多分,他们想过年的时候用积分换头猪。”王双的农场目前只有鸡和鸭,所以钓友想要换的其他农副产品由农场向周边农户购买。

要啥换啥 农场带动全村农户增收

“微信收款2元。”采访过程中,王双的手机不时响起收款提示音,“夏天,钓友对水和西瓜的需求比较大,所以专门有人背着水在鱼塘周边售卖,我们也提前准备好了冰冻西瓜,钓友需要就切好送过去。”

“西瓜和其他农副产品主要是我们农场向村里的农户购买,这既满足了钓友的需求,同时也方便村民销售农副产品。”王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鱼塘主要收入是钓费,每天可收入1万元左右,由于大多数钓友选择用鱼兑换农副产品,农场平均每月要向村里农户购买10多万元的农副产品。

“余家寺村现在常住人口有500多人,大多是老年人,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和养殖业。王双的农场流转土地给村民带来了收入,村民的农副产品也可以就近卖给农场,免去了销售的顾虑,村民到农场打工也有一份收入,农场在村民增收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余家寺村村委书记罗定中说。

“你把鱼塘边硬化一下吧,来了之后回去就得洗鞋。”钓友何大飞向王双建议。

“目前农场的基础设施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接下来我打算将农场内部道路进行整修,规划停车场,硬化鱼塘边的路面,让钓鱼环境更好。”王双希望农场的发展越来越好,吸引更多钓友,带动村民增收。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睿 廖晓梅 严衡玬

新闻推荐

中行达州分行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通讯员张渠)为深入践行国有银行责任担当,积极为达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中国银行达州分行多措并举...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