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乡“钱袋子”越来越鼓?
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全景。 幸福村供图
九坊宿墅“前院”民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亚飞摄
2020年,成都市温江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35元,同比增长8.3%,增量位居全省第一。今年,温江区再次将“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收入囊中,这已是温江第6次获此荣誉。
温江到底有哪些让老乡“钱袋子”鼓起来的秘诀?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哪些经验启示?日前,一则消息引起记者的注意:《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创新构建社会资本与农民全链条利益联结机制》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上刊登。
具体看,“社会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全链条利益联结机制强调了社会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三方在土地释放、项目投建、管理营运各环节中的利益联结,通过做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让其成为农户利益的“代言人”、资本下乡的“中介人”,整合农村资源资产融入市场经济。
“实际上,在温江探索中,这样的全链条利益联结机制形式还有很多‘变体’,而不变的是多方受益、合作共赢。”温江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温江正在整合各类创新改革探索,形成“样本库”,供有想法、有干劲的农村农业主体“菜单式”选择、借鉴、使用。□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亚飞
A
共生共赢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寿安镇岷江村是远近闻名的桂花村,沿着村里的青石小路,穿过郁郁葱葱的草木,一处典型的川西建筑风格小院便是网红民宿“九坊宿墅”。
民宿里有位特别的员工,还是房东和股东,名叫余晓凤。
3年前,这个典型川西林盘被打造为精致民宿,余晓凤一家的人生轨迹也由此改写。
“我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余晓凤说,3年前,孩子在外读书,花木市场低迷,大家找不到“活路”,纷纷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老人和老宅,为何不试一试?
余晓凤一家以房屋资产和宅基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村集体公司(占比35%)和宿墅文旅公司(占比65%)共同组建九坊宿墅运营公司,通过项目的经营收益利润分红、租金溢价收益分红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值得称道的是,项目开建后,余晓凤一家的新房也在原址按照统一风格一体化设计和修建。如今的“九坊宿墅”前院是对外营业的民宿,后院则是原住民安置房,两者相融相生。
成都九坊宿墅项目公司经理钟曼元介绍,把原住民留下,也是想把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味留下,让游客与村民共生共鸣,体验地道的风土人情,同时民宿还融入了多种乡村手作体验。
民宿开业后,因其巧妙的设计和理念大受欢迎,年营业收入150万元。
如今,九坊宿墅二期项目将在5月开业。“有了一期的示范效应,二期的推进过程非常顺利,8户村民抱团腾退,将宅基地整合起来,一部分修九坊二期,另一部分修村民新居。”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说,温江区生动地将这样的模式称之为“背靠背”实现产居共生、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B
整体打包
做强村集体经济组织
要体验温江的幸福美好生活,万春镇幸福村便是好去处。
从温江城区驱车出发,15分钟车程便可抵达幸福村。一下车,处处是茂林修竹、流水潺潺,青砖白瓦的川西民居点缀其中,这里是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幸福田园”。
幸福村里“话幸福”,村民说得头头是道,“我们是‘股东’,共同拥有旅游景区,享受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红利;我们是‘员工’,在景区客栈、农家乐、餐厅招待游客;我们是‘居民’,住在乡村‘别墅’,过着清幽舒适的田园生活。”
10多年前,幸福村被确定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幸福村抓住机遇,把布局分散、使用效率很低的农民宅基地集中起来统一复耕还田。
整理出来的土地资源如何转化为资金?幸福村农户以宅基地使用权入股,组建幸福田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将入股农户宅基地“小证”整体打包,换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大证”,实现融资4700万元,吸引投资1.23亿元,建成了200亩湿地公园,农商文旅业态融合,成功创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4A级景区和四川省首家中国农业公园。
现在乡村酒店、主题民宿、特色餐饮、中医养生馆等投资项目纷至沓来,建成火车主题文化体验园等项目15个,半亩方塘等8个在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幸福村原有的975户村民几乎全部选择了“返乡发展”,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
C
“生态入股”
推动生态价值转换
每到夏日,和盛镇陈家渡村的紫薇公园便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45亩的公园核心区是全村‘众筹’来的。”陈家渡村党委书记周兴术介绍,这里有悠久的紫薇种植历史,花木产业盛极一时,但2014年后,花木产业逐渐低迷,转型迫在眉睫。
在春夏之交,群花收敛之时,唯有紫薇花姹紫嫣红,为何不整合一片基础条件好、景观效果佳的区域,打造成生态旅游区?
说干就干!从“卖花木”走向“卖风景”,当务之急是既要找启动资金,还要转变村民理念。
2017年夏季,村里办了一场紫薇花开乡村旅游节。“一炮走红。”周兴术回忆,持续一周的节会场场爆满,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参与。
这让村民打开了思路,也有了投资的底气。同期,村里的合作社——温江区月食河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启了扩股计划,吸引村民共建共享。
“大家灵活采取现金入股、花木折价入股、土地租金入股、经营权和使用权折价入股等方式,535人加入了合作社,折算后共集资128万元。”周兴术介绍,陈家渡村拿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此基础上,村里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的收入按照20%上交陈家渡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用于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再投资再发展;50%用于合作社成员分红。
经过3年多发展,如今靠着大家众筹、共建,不仅呈现出一处秀美公园,还整合了农业生产、紫薇文化、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等多种业态。2020年,全村旅游总收入约600万元,合作社实现利润30万元。
从田园变公园、资源变资金、村民变股东,这里的绿水青山不仅有颜值,还有价值。
目前,陈家渡村正在与典承集团合作共建“春里村外”文旅公司,不同于以往的权益入股,这次的合作陈家渡村将试点生态价值核算,以区域内的生态价值作价入股,让绿水青山有了“身价”。
新闻推荐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袁辉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腹痛腹胀……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但事...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