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里的幸福生活

蚌埠日报 2021-04-13 08:48 大字

“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感觉比在家里还舒坦!”说起燕山乡养老服务中心,89岁的五保老人王桂安乐得合不拢嘴。

燕山乡养老服务中心,位于燕山乡蚌官路东侧,占地40余亩,是一家公建民营性质的老年服务机构,由燕山乡政府和金色晚年公司联合打造,可提供350张床位,现有入住老人50余人,其中五保户17人。2018年,中心正式营业以来,始终秉持“替老人解忧,助儿女尽孝,为政府解难”的理念,不但为老人配备舒适的硬件设施和生活环境,而且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4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该中心实地探访,只见中心以独立庭院为设计外形,除了日常起居公寓楼,还配有一处占地20亩绿地花园。走进其中一栋公寓楼,几名老人正在大厅聊天、看电视,走廊里设有无障碍通道和电梯,墙上全部安装了介助扶手。此外,一楼还配有餐厅、健身房、娱乐间等公共设施,方便老人开展集体活动。

“这是我们一楼房间,每间可住2-3人,全部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和防滑垫,24小时供应热水。”在公寓楼的房间,中心负责人孙丽萍说,所有房间都有人按时清理打扫,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还有专人负责照顾。同时,每个楼层都设有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配备智能播放和呼叫系统,确保所有老人随时得到妥善照护。

五保老人王桂安是燕山乡村民,曾经在乡敬老院生活多年。然而,他在乡敬老院的生活并不幸福。据他介绍,当时的乡敬老院不仅整体生活环境不佳,硬件设施也相对落后,各种服务更缺失严重,有时连基本的卫生都难以保证。

直到搬进现有的养老中心,他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晚年生活。“吃得像饭店,住得像宾馆,玩得像小孩,没事可以在花园里溜达,关键是一分钱都不花,感谢党和政府的恩情,让俺老了还能享上这清福。”王桂安笑着说。

无独有偶,虽然不是五保户,但来自市区的老人家属邓巨魁也有同感。“自从母亲搬进来后,她的生活起居非常有规律,心情也比过去好多了,我对这里的硬件和服务都非常满意。”几年前,他把90岁的母亲送到这里,从此再也没为母亲担心过。

邓巨魁告诉记者,五年前,父亲去世,留下母亲一人。由于兄弟姐妹忙于家庭,他们也曾经请过家庭保姆,但发现仍有照顾不周之处。于是,他和大家商量后,将母亲托付至这家养老机构,两年过去了,母亲心情舒畅、身体硬朗,生活质量没丝毫下降,“通过这两年的观察,这里的伙食、住宿环境都很好,各项服务也很到位,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我也来这里安享晚年。”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牵扯着每一个家庭。燕山养老服务中心的成功,得益于蚌埠市持续推进的养老机构服务社会化改革。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相比单一由政府机构或民营企业负责养老机构建设运营,“公建民营”不仅能解决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僵化、服务功能单一及资源分配与利用不均衡等问题,而且利用市场化手段为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灵活的养老服务,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释放养老产业活力,实现政府、企业、群众的多方共赢。

去年以来,蚌埠市以入选全国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为契机,全面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试点,通过加大投入、服务升级、社会合作等举措,极大提升了公共养老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县(区)级养老服务中心10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4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186个,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新闻推荐

巴中:全面演练应急预案流程

1月12日,四川省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疫情应急处置示范演练(巴中),在南江县实验中学(红塔校区)举行。现场演练模拟了资阳市发现...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