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的 “血条面”

西安晚报 2021-05-23 03:39 大字

□钱国宏

说起面条来,陕西人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吃过猪血或羊血做成的面条吗?在陕西麟游地区,逢年过节或遇有喜庆事,家家都要吃一碗用鲜血和面做成的“血条面”,而这种面条更被推崇为“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有2200多年建县史的麟游县,相传因隋义宁元年仁寿宫中出现白麒麟四处祥游而得名。麟游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气候温润,盛产小麦,因此当地面食丰富,千百年来盛吃不衰的“血条面”便是其中之一。“血条面”制作讲究,风味独特,其具体做法是:在新鲜的猪血或羊血中加盐搅拌并滤出血中杂质,放入干细调料,用血和面。面团饧好后,擀成大而薄的面片,涂上一层大油(防止面片折叠时粘连),然后把大面片折成数叠,晾凉,放在面板上切成细条,抖开,颜色鲜红的细面条便做成了。将切好的细面条分成若干份,上笼屉蒸熟,晾干,制成“干面条”,保存起来,留待日后随吃随用。

关中面食大都讲究“搭配”,颇有“强强联手,方能双赢”的况味。“血条面”也不例外。制作干面条是第一关,用香汤煮面是第二关。

吃“血条面”,需要“底菜”“漂菜”“臊子”“调汤”四者配合。把胡萝卜、蒜苗、黄花、木耳、豆腐等切碎,用菜油炒熟,这便是“底菜”;把鸡蛋摊成薄饼,切成菱形小片,与切细的蒜苗放在一起,这是“漂菜”。煮面条时,“底菜”落底,“漂菜”上浮,各司其职。接下来是做“臊子”:先将肥肉片放进热油锅中熬出油,再放进瘦肉片,文火煲至七成熟,然后依次调上食醋、酱油、食盐、五香调料、辣面,再文火煲一刻钟,“臊子”便做好了。接着是“调汤”:在热油锅中倒入生姜末、葱、蒜苗炝炒,加入适量肉汤,然后放入“臊子”“漂菜”,再把适量的干面条放进汤内,浸泡三五分钟,放入少许凉粉、豆腐片,以配其色。

这一切做好后,在一大汤碗中洒上炒好的“底菜”,将煮好的“血条面”盛出入碗,洒上“漂菜”,一碗富有关中特色和大秦味道的“血条面”便做好了。

热气腾腾的“血条面”,红艳艳的面,油汪汪的汤,绿莹莹的葱末,白花花的豆腐,红黄绿白四色相映,悦人眼目,香气浓郁,勾人馋涎;面条红润而根根剔透,味道醇美而口口筋滑!味浓而不腥,色红而不辣,油厚而不腻。在“老陕”眼中,麟游“血条面”简直就是龙肝凤髓一般:“薄筋香”“煎稀汪”!“薄”是指血面擀得薄如纸;“筋”是指血面柔中带筋,耐煮耐泡;“煎”是指汤温较高;“稀”是指面少汤多,味道鲜美;“汪”是指汤的搭头很丰富,色彩搭配鲜艳,油多味香。一碗“血条面”,融进了关中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憧憬哩!

麟游“血条面”在中华民族的饮食大花园中,可谓独树一帜,独一无二!这道传统美食的发源,与一位帝王有关。麟游九成宫是隋唐两朝帝王避暑的行宫。唐太宗李世民来麟游九成宫避暑时,某日去乡间微服私访,饥渴难耐时,一位农妇用猪血和面、制作面条煮给他吃,李世民吃后赞不绝口,将那位农妇召进宫中,专为宫廷做御用血面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血条面”便在麟游境内流传开来,千年不衰。

投稿微信:AKL173投稿邮箱:346169964@qq.com

来稿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编、身份证号、开户行、账号

新闻推荐

宝鸡司机注意,菏宝高速良舍至麟游段交通管制40天!

宝鸡新闻网讯据宝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交大队消息,因G3511菏宝高速麟游至凤翔方向(K832-K833)杜水河四号大桥桥头路基沉降,已...

麟游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麟游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