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的变迁 安康市镇坪县中心村基层治理纪实

西部法制报 2020-05-28 03:05 大字

本报记者黄保山陈洪钧通讯员姚正坤

安康市镇坪县巍峨苍茫的化龙山下,悠悠流淌的竹溪河边,有一个山村名为中心村。村子距县城9公里,共有7个组201户599人。

8年前,中心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村所在的三条沟里没公路,人们出行靠腿,收入靠天,村里的信访矛盾层出不穷。而如今的中心村交通便捷,处处绿树繁花、小桥流水,新房错落有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而且连续8年,中心村都保持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社会良序。这一切的变化源于什么呢?近日,记者走进中心村,探寻了中心村变化的根源。

普法宣传入人心

从一个穷困、矛盾突出的村,一跃成为全镇乃至全县收入翻番、零信访矛盾的平安村,中心村的村民们自豪地说,能过上今天这样和谐、幸福的日子,一靠党的好政策,二靠县委政法委的倾心帮扶。

说起过去的中心村,年近七十的老支书黄仁寿说:“中心村过去很穷,没有路。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民风不好,酗酒赌博、打架斗殴时有发生。”

2013年初,镇坪县委政法委成为中心村的包联部门,选派了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驻村里,规范组织民主选举,改选了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向村里的党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讲解宪法、村民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党员带群众,先进带后进,中心村的民风在悄然改变。同时,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扶贫政策和各类法律法规,渗透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让良序建了起来。

镇坪县委政法委坚持法治引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结合扫黑除恶和平安宣传,制作展板、悬挂标语、举办知识讲座和有奖竞答、开展法律咨询,让群众受到法治的熏陶,自觉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权益。

进村入户察民情

中心村三组的村民赵某和高某,因为劳务工资问题一直闹矛盾,经村调委会多次调解都未达到效果。了解情况后,镇坪县委政法委协同派出所,向双方讲明利害关系,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这是中心村化解矛盾的一个缩影,8年来,镇坪县委政法委共化解村里矛盾230余件。

镇坪县委政法委书记卫莎莎经调查发现,村民间的矛盾都是因一些小纠纷、小利益而引起的,于是要求驻村工作队不断加强村域治理,调查民情,畅通渠道,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把中心村建设成为全县党建、平安稳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先进村。

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落实重大矛盾领导包案化解、矛盾调处、疑难矛盾跟踪督办化解制度,建立日排查、周汇总机制,确定24名党员为信息员,报告各组发生的矛盾纠纷等情况。同时,镇坪县委政法委推行县镇村干部带着问题下访、现场办访制度,把矛盾纠纷从事后处置转到事前防范上,对于群众的矛盾问题逐一登记,能当时解决立刻解决,不能当时解决的,按确定的时间按时答复解决。

畅通了渠道,掌握了社情民意,中心村呈现并保持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喜人局面。

聚焦源头强治理

镇坪县委政法委高度重视中心村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以村综治中心为支撑,确定村支部书记为调委会主任,吸收13名党性强、威望高的老党员建立调委会,村副主任为治保会主任,7个村民小组长为各组治保员和红袖章巡逻员,并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素养和调解技能。镇坪县委政法委从民风教育、民主管理、民生改善、典型示范、村级管理入手,推进扶志扶智和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制定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建立爱心超市、村贤会和道德大讲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此外,镇坪县委政法委拓展思路,谋划发展,协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修建产业路5公里,安装路灯40盏;按照山上药材、山下蔬菜的思路,种植以独活、党参为主的药材300余亩,核桃、板栗800余亩,蔬菜300余亩,养蜂100余箱,把群众致富的渴望变成现实。

“如今,乡村振兴正在实施,村民们都忙着自家的生产,矛盾纠纷也少了。”村支部原书记郭俊江说。

新闻推荐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拓宽长效增收渠道 省科协驻镇坪县竹节溪村扶贫工作队帮扶侧记

“老辈子哦,来领鸡娃子喽!”一听到招呼,75岁的张大爷就拿上竹篓从家里迎了出来,称赞道:“这个鸡娃子长得好呦,个头大还欢实!”这...

镇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