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河口古镇

西安晚报 2021-05-22 23:56 大字

岚河口镇陶浒 绘

□王凯利

五十多年前,我在参加襄渝铁路建设期间,营房驻地离岚河口镇不远。翻过一道山梁,走十多里山路就到了。由于施工生活十分枯燥,再加之常年吃不饱肚子。于是,岚河口镇就成了最吸引我的地方。如今,它已被深深地淹没在了瀛湖的水底。只有湖光潋滟唤起我当年在古镇生活的记忆。

岚河,《水经注》称岚谷。据《大清一统志》载:“岚河两岸多岚气,故称岚河。”岚河自平利岭北发源,流经高山峡谷,汇南溪河、正阳河诸水,经平利、安康注入汉江。岚河水的入江口被称之为岚河口。岚河口对面的小镇大约也是故此而得名吧。

当年,我每每翻过清凉观的山隘,岚河口镇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蜿蜒的江面白帆点点,清澈的汉江绕着小镇迂回东去,使得岚河口镇如同一座半岛,三面环水,一面倚山。镇上的青堂瓦舍就坐卧在汉江的臂弯里。我经年累月也难得有机会光顾岚河口镇。一旦获准到小镇去,那种喜悦心真难以言表。当我下了清凉观的缓坡,沿着山路向小镇走去时,路两旁沙土地里一簇簇青菜,一架架蔬瓜令人赏心悦目。催春的布谷唤醒了满山满坡的野花,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拾级而下,便踏上了通向古镇的青石板路径。

岚河口镇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沿街两旁的房舍都是白墙黛瓦,清新可人。不少屋顶上以石代瓦铺以薄薄的石片遮风挡雨。这条小街上有清凉观粮站;有卖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香皂毛巾的小杂货店;有卖犁镐锄耙、竹木用具、镰刀簸箕的农具店;有偶尔卖小杂果(糕点的一种)、咸麻花、白砂糖等,但经常是货架空空的小食品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街上有一家最吸引我的国营食堂。商店之间杂以居民住家。整条街都是木板门面,显得古朴沧桑。走到小镇尽头,是一座荆楚风格的古庙。庙上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飞檐上陶质的吉祥鸟兽已残缺不全,其雕梁画栋仍依稀可辨。庙脊两端的鸱吻高高翘起,更显示出庙宇的古朴和岭南风貌。但古庙大门却终日不开,它端端地冲对着岚河入江口。门前是个凸向江边、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小广场,山民们称其为“王庙嘴”。为了安全起见,临江竖有石墩和粗铁链相隔。凭栏远眺,清澈的岚河水从山涧里奔腾而来,激起了朵朵浪花。它像孩子扑向母亲的环抱一般,汇入汉江后,就静静地跟随着江水,逶迤向东而去。从门缝中往庙里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想来应是龙王庙、水神庙之类,意在保汉江、岚河水静安澜,护岚河口镇一方平安。

曾驻守在岚河口镇、原铁道兵5852部队勤务连的杨玉恒在《陕南往事》中回忆道:“上千年来,岚河口镇就一直是方圆上百里的重镇,是一处陕南山货的重要集散地。每天,晨雾中的小镇还没有完全苏醒,小街上已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了。街道两旁的门头房外,当地人来卖木柴、山果、野鸡、鱼鳖的,就摆开了一个个地摊。树上摘的、江里捞的、山上打的,应有尽有。”在那个特殊年代,这里犹如世外桃源,另有一番景象。

我到岚河口镇,无心徜徉这古朴的小街,无意浏览那旖旎的风光,更无暇隔江相望岚河入江的胜景。我到岚河口镇最大的奢望是大快朵颐,饱餐一顿。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道到岚河口镇出差,没等办完公事,就直接来到了小食品店。我们个个伸长了脖儿往里看,只见店里空空如也,食品周转箱里只有一层被油浸过的垫纸,连一点儿点心渣都没有。我们刻不容缓地来到国营食堂,结果苍天不负有心人,还有面条卖。当时,素面二两粮票七分钱一碗,肉丝面二两粮票一毛五一碗。我们嫌肉面太贵,就买了素面。我一口气吃了七碗,因为没有粮票了,只能作罢。

可以说岚河口镇是秦巴娇子,上天眷顾的地方。岚河口镇的北面巍巍秦岭阻隔着朔方的寒流,南隅峨峨巴山遮挡着南交的湿热。这里终年气候宜人,草木葱茏,山青水碧,景色秀美。但更让人流连的是“汉江水养女不养男”。小镇上的姑娘个个皮肤白皙,面若桃花,俨然成了岚河口镇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渴望来岚河口古镇,除了大快朵颐,以饱口福外,更期望多看小镇上的姑娘几眼。到岚河口镇,成了我们当年最幸福的事儿。

新闻推荐

产业优 百姓富 药乡正阳飘药香

走进平利县正阳镇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新栽种的药材苗已孕育新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欣喜景象。虽然是药材交易的淡季,但正...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