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向“火”的职教变革——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见闻录
■记者贾启龙哈斯满
当观念之变、方式之变、机制之变融汇结合时,会营造一个怎样的学校?
当一所学校辨证看待“守”与“创”、平衡把握“破”与“立”、准确拿捏“进”与“退’,把“五心、五能、五结合”化为探索转型之路的战略动力后,又会表现出怎样的风貌?
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威师)用6年硕果累累的实践实现了从“有形”量变到“有效”质变:学生人数从350人增加到1250多人,变多了;校园占地面积从38.9亩扩展到100多亩,变大了;固定资产从5000多万元递增到8000多万元,变厚了;专业从小学教育、学前教育2个传统师范专业增加到7个(其中非师范类有电子商务、美术绘画、音乐舞蹈、运动训练、艺术设计等5个),变广了;办学渠道从单一拓展到与阿坝师范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变宽了;成为全国“1+X”幼儿照护示范考点、四川省学前教育第三批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并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学校教工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变好了。
力求短板变样板做有宽度的教育
赛出精神有干劲,赛出团结构和谐。2021年4月26日,第60届田径运动会在威师校举行,首次观看的人们惊奇地发现“行四礼”是体育比赛项目之一。行“尊师礼”——鞠躬说“老师好!”行“感恩礼”——以手捧哈达、羌红的形式弯腰致谢“爸爸妈妈辛苦了!行“同学礼”——以握手的形式说“同学好!”行“谦让礼”——随着倾身,右手一字摆开说“你先请!”没有想到,一个学校,这样郑重其事地“行四礼”。更没想到,一个学校,在“行四礼”中焕发无穷光和热。学生精气神需要凝聚,需要提振。通过仪式感,强调庄严感,传递一种魂魄、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自觉、一种完美的教育,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原来体育可以这么美。早在2016年,威师便把“行四礼”纳入新生军训和体育比赛,让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呈现学生的精气神。”其实,让人惊奇的远不止这些,每次运动会召开之前,全体师生走上汶川街头,经威州大桥、桑坪街、红军桥游行。对于这样的阵仗,人们在倍感新鲜之余,也从嘹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自信的笑容,读出了威师学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置身威师校园,变是最大感受之一。学校在变美、变靓、变现代,师生在蜕变、嬗变、蝶变。威师铸“变’,不仅注重当下,还把目光投向了长远——注重打造硬、软实力。文明校风建设“1+6”工程、全面提高学生师范技能“7个1”工程、“德育生活化”新型育人模式工程、共青团队改革“1453”工程,“五心、五能、五结合”教育,都在说明威师承载多重的殷切希望,都在最大限度地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能力,都在确保品牌威师、绿色威师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难怪家长把孩子送到威师校读书,几乎会不约而同地说“学做人、学技能”。
2015年以来,威师校党委就明确提出“党建为统领、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后勤是保障”的办学原则,启动实施了“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工作目标,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感恩心、责任心、进取心、好奇心“五心”和表达能力、和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教书育人能力“五能”,并始终坚持以高远的方式和开放性的姿态培养学生师范生技能与教师职业操守相结合、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相结合“五结合”的整体素养,引导学生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和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参与者。通过“五心、五能、五结合”教育和培养,鼓励有不同兴趣、专长、天赋及学科背景、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民族的学生朝夕相处,促进多元文化在威师融合。不断完善“德育生活化新型育人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中积极开展“伸伸手,弯弯腰”活动,让学生养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学风,滋养“让优秀成为习惯”的校风,让威师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知识的统一和差别,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完整的人格,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滋养了家国情怀,使学生个性独立而张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了热情,并积极投身其中,为其付出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个事情应怎么处理,哪个事情该怎么解决……这是2019级小学教育2班巴桑学在给松潘县大姓乡木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爸爸罗伍顿周提建议。言语间多了流利,不见了结结巴巴,让父亲大为欣慰,这小子没白读威师校。从“每天进步一点点”到“让优秀成为习惯”,改变巴桑学的不仅是告别了不太会说话,还有出息成校学生会副主席的全面发展。
力求难点变亮点做有深度的教育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终极追求,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德育工作不是上课上出来的,应该是实践出来的。学生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吗?在维护校规校纪、提升校园文明过程中,他们能站出来、靠得住吗?
在关注人、感染人、提升人的文明教育一线,由学生组成的文明劝导队队员每天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给出了响亮回答——能!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一个文明校园的形成,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2019级运动训练班学生周淼为了加入文明劝导队,坚持自律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眼光看小,步伐放大。每次走在巡查的路上,他始终带着向上向善的力量,把机会当成帮助别人提高自己,从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历练与成长中书写自己的无悔青春。聚沙成塔,垒石成峰。通过文明劝导队队员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的工作,文明正逐步深入到学生的心灵里、体现到学生的行动中。
在引导学生成长过程中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约束的管理一线,同样由学生组成的校风纠察队每天用坚持、坚强、坚守、坚韧给出了响亮回答——能!
站在学生视角,走进学生心里。校风纠察队有美的路过,有快的速度,有佩的勇气,有恒的执著。保卫科长高庆说起校风纠察队发挥的作用喜不自禁:“参加意味着光荣,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态度去建设,让每一个人都为之添砖加瓦,不光是学生矛盾摸排工作前移了,吵架、打架等现象减少了,更重要的是校园内外形成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既是重要考验,也是重要检验。一个好队员是“盆景”,一群好队员扎堆是“风景”。“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遵守,处处受制衡”。正是形成了这样鲜明的导向,让德育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威师才初步实现了从“人人独善其身”到“人人相善其群”的递进。
力求压力变动力做有温度的教育
“350人,38.9亩,学生太少了,学校太小了。”2015年以前,面对学生的少、学校的小,尽管绝大多数老师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但轻松之中却隐隐担忧:自己何去何从?学校办不下去了怎么办?被分流了怎么办?分到边远地区怎么办?……6 年变革新生,6年奋进发展,学校变大了,学生变多了,老师变忙了,却很少听到抱怨,这忙对于他们来说是哪样地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因为学校变“活”的同时,也给自己一条活路,学校有发展需要,自己得作出奉献。正是他们的付出,让更多学生拥有了迈向了广阔天地的机会。正是他们的坚守,为职业教育注入向上的力量,并积淀形成了威师“以爱育爱,为国育才”的优良教风。
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缺乏自信……说起2015级学前教育5班刚进校的56名学生,冯林德老师倍感“亚历山大”的同时,也在思变、谋变,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当班主任。2020年6月,阿坝师院“专升本”考试中,全省统招33个名额,该班有8人考上了本科生,1 人考起了免费师范生,学生的脱颖而出得益于老师的你追我赶。当变化成为学生的常态,年复一年,老师的信念却不曾改变,学生出彩,老师增色——以心血灌溉学生的梦想,尽全力铸就青春的芳华。
师者如光,点亮梦想。重温一个个动人的时刻、一张张亲切的脸庞,从热爱出发,老师们以更多辛劳丰盈着这份职业的时代内涵。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心目中的好老师,会是什么呢?可能是无怨,尚凤贤老师每周上6 门不同类型(学前手工、幼儿园环境创设、美术设计活动与指导、绘画基础、版式设计、设计色彩)的18节课,管理3 个科室,做不完就加班,早上加,晚上加;可能是鼓励,2016、2017、2018连续3年荣获优秀班主任的孟琳老师深谙“老师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教出来的学生才会是积极阳光的”,把鼓励当成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在学生成绩、行为习惯一年比一年进步,招生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中感受到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可能是点拨,何文渊老师倡导学生回家期间主动履行“我为爸爸洗次脚”“我为妈妈梳次头”活动,让父母看见学生成长路上有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可能是欣慰,虎悦老师爱这份职业,爱每个学生,主动跟上教育演进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总是替学生想得很远,努力做好这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把扎手的“小刺猬”变成了可爱的“小兔子”。
“第二希望”还能实现!雏鹰还能展翅!梦想还能腾飞!现在,随便问起学生的奋斗目标,不少人都回答要努力考本科、免费师范生,因为学习,快乐和梦想没有远离。学校有为,市场有效。2020年,小学教育专业招100个名额,填报第一志愿的就有400多人,最高录取成绩中考600多分,最低录取成绩中考410分。
跨越发展人人变,外在变更要内在变,眼前变还要长远变。变是一面镜子,照出威师的新感悟、新动力、新境界。
新闻推荐
电商大县走好转型路2018年8月24日,松潘县小河乡丰河村的村民薛大德在管理葡萄。小河乡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拓宽增收致富...
松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松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