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间是善意说谎还是坦诚真相?受访专家: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卫生协会赵茂

咸阳日报 2021-04-06 08:46 大字

本报记者 吴萍

面对亲近的家人,我们需要营造“我过得很好”的善意谎言,还是开诚布公地说出“我并不如意”的人生真相,这是一道需要直视自己内心的重要课题。

一档辩论类的综艺节目中,有一期辩题是:父母离婚,要不要等到孩子高考后?开辩前让100位现场观众投票,50位是“父母代表”,50位是“年轻子女代表”。父母代表们,几乎都选择了“要等到孩子高考以后”,结束自己不幸福的婚姻。而作为子女的代表们,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被问到原因时,父母们的答案几乎一致:暂时不离婚,是为了孩子。而在说出这些话时,他们表现在语言层面为重要家人考虑的理性,或许表面的平静之下,恰恰是曾经或正在内心涌动的愤懑、无奈、苦楚或者更为复杂的不可言说的情绪。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卫生协会的赵茂分析,孩子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现实生活的层面,他们的确需要一个安稳的家庭环境,而亲密幸福的父母关系,更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心理支持。从情理方面可以理解,父母想要保护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真心。

“但是,从心理的层面去思考,父母或许是站在自以为的‘孩子还小’的角度,把孩子预设成一个幼小、脆弱、不成熟的‘温室花朵’,忽略了孩子是这个家庭一分子的角色,先入为主地替孩子是做了一个看似‘为孩子好’的决定,却并未在开始扮演‘夫妻和睦’的剧本前,跟孩子交流过,孩子对于父母关系的真实感受。或许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刻意扮演的幸福,更会让孩子感觉到压抑和焦虑。”

赵茂表示,坦诚告知给孩子并不美好的人生真相,可能会引发孩子暂时的心理动荡。但真诚地告知和倾听,让孩子在父母双方的陪伴下共同面对这次家庭关系危机,或许这也是孩子一次重要的心灵成长的“起点”,学着从面对家庭变故开始,将这种面对终究稳定适应环境变化的经验,扩展到以后的学校生活、工作场景、人际关系中,获得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适应能力。

现实是,在家庭生活中的其他场景中,只将美好示人,苦痛却刻意掩盖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

年轻人初入社会,面临谋生的颠簸曲折,因为习惯向家人“报喜不报忧”,消化不了的现实挫折和比学生时期更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有了严重的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如果当时能坦诚向家人诉说,或许那个时刻,在经济上心理上,都能得到一些安慰和力量,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时期。

步入老年时期的父母,也会习惯了对成年的儿女们每次都“报平安”,身体的病痛、心里的寂寞,都是自己独自消化,总是害怕打扰孩子们的生活,而终究是以一场老人突发牵动全家的疾病来告诉儿女,所以不要听信老人“我很好”的善意谎言,彼此之间需要实言相告。

“让自己可以适时地、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功课,这里面有面对困境和不如意,是否不被外界评价影响的勇气,也有是否会求助家人的行为背后,折射出的对家人的亲密关系的信任程度。”赵茂说,家是一个人心灵深处安全感的来源,也是我们学会爱、体验被爱的第一所“人际关系”的课堂,而真实、真诚、带着情感的交流,才是亲密关系更加紧密的朴素方式,也是家这所大船,在人生惊涛骇浪之上给养我们平稳航行。(F)(2)

新闻推荐

“剧本杀”成为一种新型线下游戏业态,玩法被综艺专业者所借鉴,以此为模本制作了新型综艺节目。两种不同的文化产业形态,以一种共生的关系相互发展 剧本杀与综艺谁成就谁

“剧本杀”原本是一种游戏玩法,近些年成为一种新型线下游戏业态。现在“剧本杀”的玩法被综艺专业者所借鉴,以此为模本制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