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网综“出圈”,是耶非耶?
近日,一些媒体报道了三位知识分子在网络综艺节目中出圈的新闻。政治学者刘擎在《奇葩说》第七季里金句频出,法律学者罗翔在《十三邀》里的自省引人深思,许知远在《吐槽大会》上的文化梗也引人思考。
这几位知识分子这种迥异于不少文人和学者静坐书斋、一心向学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方式,面向网络媒体,在综艺中面向大众,让个人的人格、学术和思想,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最终成为网络综艺的“主咖”,文化知识界也是争议四起,毁誉参半……
的确,一位作家也好,一位学者也好,走出书斋,与互联网亲密接触,并被冠以网络综艺“大咖”,容易被视为娱乐化、迎合大众趣味、“向流量低头”的人物,不如在书斋冥思、创作、研究来得踏实、严谨、专业,引起争议也是自然。
这不禁让人想到前些年,一些学者因为在电视上通俗讲解中国历史、典籍而出现广泛争议这一文化现象。
有文化报道说,刘擎、罗翔、许知远等人在网络节目中的破圈,他们主要传播的是现代知识,与现代社会文化关系更紧密。刘擎本身的学术领域是西方思想史和政治哲学,罗翔专长刑法学,他们相关的课程在网络上非常火爆,他们的知识输出偏重思想性、理论性,而非普及性、流行文化的东西。
如今,《奇葩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这些综艺娱乐节目非常流行。对此,这些知识分子提出,这种娱乐性的综艺,容易造成“童稚化”现象——虽然身已成年,但思维依然如孩童般浅显;虽然能从这种娱乐中随时获取喜悦,但是当关掉手机和电视的那一刻,也会突然失落。
还有,在这些综艺中,刘擎的“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人是目的而非工具”,是对工具理性和技术主义进行反思;这也像罗翔所说“人不能单单成为技术主义者,要知道技术主义背后的价值,要对技术主义保持一定的警惕”,而他的“道德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律”,是从道德哲学的高度阐述道德自律说;许知远的“审美的褊狭,是一种智力的缺陷”,这不禁让人反思社会上的一些年轻人推崇“颜值”“颜值即正义”,造成审美迷失的观念和行为……
当下,网络综艺娱乐文化流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人格乃至文化语言方式,造成很大影响,指向人们心理上的无意识和下意识。有网友说,现在已经有相当一批观众网友对“愚乐”产生反感。这些知识分子在综艺舞台上的这些“知识输出”“思想输出”,在越来越刻薄、煽情、肤浅、俗套的网络话语中,在“无智无趣”的“愚乐”文化中,在追求娱乐至死的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潮流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一股思想的“清流”、文化的“清流”。有人看了这些学者、知识分子在这些综艺中的“思想输出”,已产生去看哈贝马斯、阿兰·巴迪欧,去看尼采、哈耶克、卡尔·波普尔的想法……
再说远一点,在电视文化媒介盛行时期,一些文化学者对待电视的态度,是开放和进取的,他们把利用电视的影响力,变成宣传和传播自我的思想和文化的主要文化行为方式。比如,伯特兰·罗素在世的时代,有媒体就曾经邀请罗素做通俗哲学演讲的节目,每次40分钟左右。罗素也经常接受电视的采访,并且采访内容被整理出版发行。罗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家、散文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向的著作。与通常的那些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电视文化媒体成为他与社会大众联系的重要渠道……
刘擎说,《奇葩说》是一个有知识性、有思辨性的讨论问题的节目,他之所以“晋入”《奇葩说》当导师,是希望能够把学院里的学术知识、思想、思考带入公共讨论。但他非常清醒和清楚,在不损失知识尊严的前提下,他自己永远也不会成为所谓爆款,但再小的受众比例也是一部分市场,并且存在仍可争取的空间,就算只多一个人,也是多种下了一粒种子,“我们如果不去做的话,只是满足了孤芳自傲的自满。如果所有的学者都关起来,那这个公共空间可能质量会更差。”
□袁跃兴
新闻推荐
原创毒眸编辑部毒眸文|符琼尹编辑|何润萱新一年的“101”系选秀正打得火热,一家在两年前孵化了多位热门选手的偶像公司,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