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丈母娘知道了彩礼是贷的
自从记者易立竞上了《吐槽大会》,我就有种“看什么新闻都像段子”的感觉。比如,最近九江银行的那张“彩礼贷”宣传海报,段子效果拉满,简直令人“报笑”。
海报上,除了一对甜蜜蜜、笑弯了眼睛的情侣,最吸人眼球的就是“彩礼贷”三个大字了。
这个词,让我脑补了这样的场景:一个类似《奇葩说》或《吐槽大会》的舞台,选手们手舞足蹈地讨论着婚恋话题。突然,一个机灵的选手,抛出了“彩礼贷”这个概念,现场一片哄笑声。
我理解的这个哄笑声,含义是什么呢?
它大概分为两种情绪。一种是嘲笑,对当下天价彩礼陋习的嘲笑;另一种也是嘲笑,对当下五花八门乃至乱七八糟的消费贷的嘲笑。
但一家银行,一本正经地把这个段子属性的词汇,印在了海报上,堂而皇之地作为产品宣传的噱头,就有点现实讽刺意味了。
这挑战的不仅是大众的笑点了,还有适婚想婚但未婚的年轻人的痛点。这已经不是在将爱情婚姻物质化,而是在将其金融化、杠杆化了:给我一笔贷款,我可以撬动一桩婚姻。
但杠杆意味着风险,意味着压力。它或许可以是婚姻的催化剂,但没准也是离婚的导火索。
比如,有位网友吐槽说,“结了婚以后,女方还要和男方一起还“彩礼贷”?我买我自己可还行?”是的,“彩礼贷”哪怕不算夫妻共同债务,结婚之后,很有可能也是要夫妻双方一起偿还的。
我想,“贷”来的婚姻恐怕天然就不够稳。丈母娘一旦知晓彩礼是贷款,肯定气不打一处来:不一定是嫌弃女婿,她更有可能是心疼那份利息。
再发散下,如果“彩礼贷”可以名正言顺,那么“婚礼贷”、“生子贷”、“分手贷”,是不是都可以顺理成章了呢?亲朋好友随礼,是不是也可以申请下“随礼白条”?
显然,这个口子开不得,否则就“贷贷不息”,一泻千里了。
按照这样的“逻辑”,生活中没有什么问题是一笔贷款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立几个名目,多贷几次。但正常人都知道:是贷款,就要还,且连本带利。
所以,“彩礼贷”只能是一个幽默。再喜庆,也就笑笑而已。
银行方说,彩礼贷实际上是一款贷款产品。怎么用,是用户自由。后又表示,海报只是宣传,银行并未推出“彩礼贷”产品,日后也不会上线。
这种说法,不知道是符合银行最初的营销策略,还是引发热议后的“战术”调整,但不管哪种,银行都被上了一课:金融营销得有尺度,不能随意撩拨社会情绪,尤其不能拿一些陋习做文章。
也还好只是一张海报。不然,我怕很快就有这样的短视频流出来:雨夜,街头,一对男女背对而立,男孩面色阴郁:“我们分手吧,彩礼,我实在无能为力。”女孩沉默,哭泣。这时,一个身穿制服的银行业务员走来,“年轻人,不要放弃!“彩礼贷”了解一下?”然后男女瞬间转悲为喜,相拥在一起……
醒醒吧。
设计 王璐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新闻推荐
导师Amber(刘逸云)。“我曾经就是个实验,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加入女团。我会很努力,很成功,成功到让他们无话可说”。2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