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推“隐藏款”搞饥饿营销,有的用“三无”产品糊弄消费者,有的则是为了“清库存” 一些商家过度搞盲盒营销噱头误导消费者盲目消费
本报讯 (记者杨召奎)有的商家通过与明星、综艺节目、网红主播等合作,不停地“刷存在感”;有的商家打造“系列”概念,并设置一个最难获得的 “隐藏款”等进行饥饿营销;还有的商家用“三无”产品糊弄消费者甚至将盲盒作为“清库存”的工具……《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商家过度搞盲盒营销噱头误导消费者盲目消费。为此,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专门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勿盲目购买盲盒。
盲盒,是指在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够抽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正是这种类似于抽奖的营销策略,极易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由于发现盲盒市场有利可图,众多商家都希望来分一杯羹,除最初的玩具外,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诸多消费领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风”。有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百亿元。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盲盒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比如商家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售后服务差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商家设置一个最难获得的 “隐藏款”等进行饥饿营销,刺激未成年消费者反复购买。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指出,目前大部分盲盒企业没有明示“隐藏款”抽取概率,即便部分企业明示了,消费者甚至监管部门也缺乏验证抽取概率的能力。
例如,去年6月,一位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刚上高中的女儿买了很多盲盒,主要就是为了抽中一个“隐藏款”在同学面前显摆,每年5000多元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几乎全部用于购买盲盒,但是玩了两年多也没有抽中“隐藏款”。
此外,中消协消费指导部主任任静对记者表示,当前也有商家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将盲盒当作“清库存”的工具;还有商家甚至用假劣、“三无”产品糊弄消费者。
例如,2020年12月,消费者阮先生向深圳市福田区消委会投诉称,其11月份花9.9元在网上购买了一只盲盒,盲盒里是一个U型枕。但是阮先生仅使用了20天,U型枕就出现了脱线问题。阮先生在查找经营者信息的时候发现,该U型枕是“三无”产品。
“经营者要切实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商品质量信息真实,保障消费者知情选择。此外,盲盒营销应适度,不可过度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消费者也要认清风险,理性消费,勿盲目跟风。”任静说。
新闻推荐
原创咕咕金融八卦女频道在张颂文的身上,能让人感觉到,演员终于只是一种职业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星火相传的艺术,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