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澎湃新闻 2020-11-06 06:55 大字

原创 张伟娣 儿少心理

女儿今年读初一,8月份向我和她爸提出独立使用手机的请求,理由是班级同学几乎人人都有一部不错的手机,而她没有,感觉有些low,有些格格不入。而且,大家有个班级群,她也想加入进去,方便在校外和同学们保持联系。我和她爸觉得有道理,而且也考虑到她下午放学要自己回家,为了便于随时联系,确保路上安全,便同意让她使用我以前的一部手机。女儿挺高兴,也没计较手机的新旧。但是,我和她爸心情有些复杂......

对于孩子使用手机,估计很多父母和我的心情类似,会纠结、不安。

◆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用手机购物、出行、与人电话和微信联系;用手机查找资料、学习知识、了解天下事;还能用手机休闲、娱乐、放松、玩游戏等。对于我来说,出门可以不带其他东西,但手机一定要带,否则,心里会慌慌的,没有安全感。

◆ 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却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孩子使用手机过度,沉迷于网络,影响视力,影响学习,影响成长。但是,让孩子彻底断绝手机,又似乎不现实。

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约为1.7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其中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在未成年网民中,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网工具,有智能手机的为63.6%。以前人们是谈虎色变,现在父母们是谈手机色变。

手机本身没有错,

问题在于孩子应该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01

君子协定,人人遵守

毒理学奠基人Paracelsus曾指出:“所有东西都含有毒素,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无毒的,剂量才是决定物质毒性的关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同样,手机的使用也是这样,一味地禁止,一味地放纵,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父母在把手机交到孩子手上之前,需要和孩子进行君子协定,大家要商量好如何合理使用手机。比如,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手机;可以用手机做哪些事情;一次使用手机不得超过多长时间等。如果做不到的话,如何惩罚,做得好的话,怎样奖励。我们和女儿的约定是:写作业时,手机不能放在身边,要放到客厅里;完成学习任务后才可以使用手机;睡觉时,卧室里不能放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周一到周五晚上使用手机不得超过30分钟,周末两天使用手机不得超过1个小时等。

在执行约定时,父母要做到温柔地坚持。一开始,我女儿写作业时,没有把手机放在客厅里。我会提醒她,虽然有些不情愿,脸色不大好看,但是我还是会坚持让她把手机放在客厅里。对于她的不情愿和摆脸色,我能理解,所以我不会唠叨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会批评她对我摆脸色,不礼貌等,而是说声“谢谢!”就闭嘴,这是我们要遵守的约定。当然对于她放在客厅里的手机,我也不会去触碰,更不会悄悄地查看她手机里的内容。

02

家庭成员,相互信任当我们把手机交给孩子时,就意味着我们相信孩子能够管理好手机。如果不信任的话,最好先不要把手机交给孩子。否则,这种不信任会引发一系列的亲子矛盾,甚至是亲子对抗。

我记得刚把手机交给女儿时,我的内心是有些担忧的。虽然女儿的自控力还不错,但是我知道手机的诱惑力很强大,很多成年人都会沦陷。

一开始,我是通过送水果,打扫卫生,拿东西等到她的卧室去查看,看她有没有在玩手机,在看什么内容。女儿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识破了我的动机。她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既然我们都签订了手机协议,你的疑心咋还这么重啊?”我先生也开导我,要相信闺女。的确,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父母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让孩子感知到是否真的被信任。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会内化成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约束力。反之,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怀疑,会引发巨大的摧毁力。

有个孩子说,他的父母对他的学习很不放心。曾在他的房间里安装摄像头进行监控,还悄悄地破解孩子的手机密码,查看孩子的手机内容。孩子感到极大的不信任感和屈辱感。从此他不再自我约束,不再遵守约定,而是变本加厉地玩手机,看视频,玩游戏,以叛逆来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03

如何做手机的主人

手机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便捷。如何做好手机的主人,让手机更大限度地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而不被手机绑架,这是父母需要教会孩子的必需内容。

父母有必要耐心地教会孩子如何使用网络进行学习、查找资料、答疑解惑;有必要提醒孩子不要在网络上结交陌生人,但是可以适度用网络维持友谊;有必要告知孩子如何避免网络欺诈,网络暴力;有必要让孩子明白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文明、负责的网络参与者等。

我们会在日常聊天中,借助于一些社会新闻,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女儿聊这些话题,不刻意,不说教。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很反感被大人用大道理灌输思想。

04

做好榜样,拓展兴趣

有的父母为了偷懒,或逃避对孩子的陪伴,而把手机丢给孩子玩。或许自己解放了片刻,但是孩子有可能会沉迷于手机,把手机当作自己的“父母”。

我记得我们在和女儿商量手机使用协议时,女儿问我们,这些协议是否也适用于父母?我和她爸爸当场表态:适用。的确,如果父母整天手机不离手,哪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地放下手机;如果父母不遵守彼此的约定,孩子也可以随意地单方撕毁条约。父母的榜样是对孩子最有力,最有效的教育。现在,女儿在写作业时,我和她爸爸也会工作、学习或者拓展兴趣爱好。

周末,我们会一起看新闻或综艺节目,或者到电影院看看电影。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会到户外走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有助于我们放下手机,融入大自然。此外,我们还会鼓励女儿发展更多的兴趣,和她一起去探索,去尝试一些新体验,让她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网络,而是感受到世界上好玩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在我看来,孩子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套固定的解决方法。上述的内容,也只是我的一些经验。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同,父母只有先充分地认识自己,理解孩子,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有效的方法,照抄照搬可能行不通。但是我觉得,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亲子关系;营建一种温暖有爱、自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解决很多家庭问题的前提条件。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那些年的洗脑

原创看鉴君看鉴对于80、90后的伙伴们,童年刷剧的烦心事不少。那时候每周二的下午,全部电视台都会休息,屏幕上直接是一个花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