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刻板印象”暗示“职业限定” “为什么女脱口秀演员少,我依然没想出答案”
脱口秀演员杨笠在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上的一段话引起了网上热议,“讲脱口秀的女孩子非常少,问我这个问题,我怎么知道?”
在此之后,她接到了许多采访,“我给自己挖坑,而且他们一定要问我这个问题。我依然没有想出答案,为什么女脱口秀演员在数量上少。”在《百家·她说》、磨铁文治和她故事工作室联合主办的首届“她故事”女性写作计划颁奖典礼上,杨笠如是说。而此次“她故事”写作计划征得的7000余篇投稿中,近四分之一涉及“性别刻板印象”。
给女孩买娃娃,给男孩买汽车
“家里人都说,女孩子学师范、医学、法律之类的就行,不要报工科专业。”今年参加高考的顾晓敏一直想学工科,但遭到父母和亲朋好友的一致反对,“女生学不好工科,也不好找工作,他们都这么说。”
这样的问题,从事高中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冯老师也有所体会。“理科班里男女生比例差别不大,但真到了高考报志愿,许多物理很好,有较强工科天赋的女生,最终选择的却是文理兼收的经济、法律类专业,问为何放弃自己的原本志愿,都说是家人的意见,认为女孩难以在工科领域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女孩即便走进相关专业的就业大门,也往往因各种原因放弃。脱口秀演员Norah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为何女脱口秀演员少,甚至“所有女演员每个人都问过一遍”。她发现,在新人演员中,女演员比例并不少,“但是女生放弃得更快,假如女生不能在剧场当中获得正面的反馈,就会比较容易失去信心,不回来了。所以现在留下来的很多女生都很好笑,但是男生新人即便不好笑,他也不走。”在屏幕形象中,也有很深的职业区分,比如某些职业的人物设定都是某个性别,或者中高层角色都是男性。
在一些专家看来,如此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区分,甚至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曾做过《半边天》节目主持人的张越就发现,问到教育,许多人接受采访时就说“给女孩子买娃娃,给男孩子买玩具车和枪”,并认为“这样以后女孩子就更像女孩子了,男孩子就更像男孩子了”,长此以往,女孩子从小就被暗示,自己的职业受到限定,当司机和做军工似乎和自己无关。而在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魏开琼看来,性别平等教育从幼儿园就应当开始,“这个非常重要”。
从教育公平到职场公平
顾晓敏的父亲,对于干涉女儿专业选择也是有苦衷的,他自己从事工程师工作多年,对于企业的用人选择有所了解。“工业项目具有连贯性,一旦生育,就会对工作和事业产生影响。”孕期、产期、哺乳期这“三期”,让企业在为某些岗位招聘人才时,偏爱特定性别,甚至采取一些措施。“休产假之前每个月工资9000元,回来之后单位说这个岗位没有了,专门设了内勤岗位,调过去打扫厕所,9000元不变……”律师吕孝权说。
然而,针对这样的问题并非没有方法可供参考,联合国妇女署高级项目官员马雷军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因为他刚刚休完男性产假。有的发达国家规定男性也有产假,并且是必须休假,这使得企业不会因为生育问题偏爱某个性别,男性也参与带孩子了。
有专家表示,对不同职业的“性别刻板印象”,以至于“职业限定”,关键在于性别平等教育,特别是职场中的。魏开琼就表示,我国的女性教育机会平等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许多女大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在用人单位招聘时,会表达自己职业发展希望有利于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这也是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而这恰恰正是企业想去规避的,“他们对最理想工作人员的想象,是不太需要家庭责任的”。性别平等教育在学校是展开的,机会也是公平的,但用人市场并未做好相应的准备。
“企业能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给女性更多更公平的机会。”性别研究学者蔡一平如是说。
新闻推荐
“你在哪上班啊?”“那可是家大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啊,那是哪啊?”“那可是家大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啊!”“我知道啊所以是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