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没有给出完美答案 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澎湃新闻 2020-06-19 17:55 大字

原创 看理想编辑部 看理想

《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一周了,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一部现象级的综艺,中年、女性、独立的关键词,似乎点燃了某种被压抑已久的大众情感。

参与节目的“30+”的女明星们,凭借各自精彩的表演让人惊呼的同时,许多人觉得被里面的姐姐鼓舞到,“我再也不害怕变老了”。

还有人兴奋地期待,影视的“中女时代“终于要到来了。

随着讨论度扩大,也有批评的声音认为,节目呈现的价值观相对还是单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没有跳脱一定的范畴,甚至还是强调了年龄焦虑与刻板印象。

《乘风破浪的姐姐》就只是个综艺,“千万别上价值”吗?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讨论一下。

01.

没有先例的中年女性选秀,

答案仍是未知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浪姐》)开播之前,讨论度其实已经非常高了。大部分声音都带着一种猎奇的看好戏视角,希望同台竞技的30个中年女星可以“撕、撕得再响亮一些”。

6月12日中午,《浪姐》悄然开播,在几乎没有宣传,当天微博热搜榜也被暂停,热度和讨论度却空前高涨。

当天的播放量就已破亿,加入豆瓣专题小组的人数已超过28万,在豆瓣官方公布的本周小组活跃榜里,更是直接进入了前十。

但节目内容和讨论走向,完全没有如大家想象中变成另一个中年女星“宫斗”版的《花儿与少年2》。

《花儿与少年2》,一档旅行真人秀节目,由于节目设计和嘉宾行为不受控,后期出现了许多暗潮涌动的镜头,在播完后几年其中的细节仍在网上不断被人提及分析,被调侃为“花学”。

此前也有林青霞、朱茵等中年女星参加的综艺《偶像来了》,因为节目流程设置等原因,整体其乐融融而一团和气,却也因此反响平平。

《浪姐》的节目设计,整体参考的是时下热门的团体偶像选秀“101系”,在参与节目的30位中年女星中最后选择5位集结成团。

但跟传统的偶像养成素人选秀不同,参与节目的女星都是“成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自己的价值自己定义,而不是那套“你pick我,我才有价值”的偶像观念。

这恰好成为了节目大爆的原因之一——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家对打破刻板印象,“独立自主、成熟的中年女性”影视渴望已久的期待。

在《浪姐》第一期里,姐姐们在完全没有任何彩排的情况下直接上台开麦表演。选择女星年龄层从30+到50+,涵盖歌手、演员、女团成员、主持人等不同职业。

这样的竞争赛制和多元化的女星选择,确实带来了很多眼前一亮的表演与真实的表达。也给了一个中年女星展示自我的空间,很多被遗忘的姐姐也努力抓住这次机会,让大众重新认识自己。

《乘风破浪的姐姐》全部选手

与其说这是一档选秀节目,更像是一个姐姐们尽情展示自我的真人秀。

用国内流行的“韩式唱跳偶像女团”标准,去评判这样一群各有特色的姐姐显然是不合理的。让50+女星也和30+女星来拼体力的唱跳是不合理的,也不能完全展示这些姐姐们各自的沉淀和闪光点。

而这正是《浪姐》暴露出的一个巨大问题,节目的立意还是偏模糊,作为一档全球都没有先例的中年女性选秀节目,很多人也在观望最后的走向会如何。

节目播出后,豆瓣鹅组的一个老贴《有人听说过这个预言吗?“鲜肉”之后是“中女时代”》被顶上热门。背后所折射出严峻的“中年女性影视困境”的问题又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文娱投资行业的一位女性从业人员表示:“这个节目火了,短期可以给参与的女星带来商务资源这是肯定的,我就关注到第一期后马上就有一些姐姐接了新广告。

但说实话,对于她们后续的影视资源,包括整个中年女性群体在影视作品中被表达的空间,我依然没有很乐观,因为这是整体大环境决定的,一部综艺还是很难完全改变,但作为女性,我个人非常期待这是一个更好的开始。”

02.

中年女星的困境,

《浪姐》是给市场的积极信号

“中年女星困境“是一个被讨论了很久的话题。这些消失的女明星都去干什么了?《浪姐》的参赛选手,正好是回答和观察这个议题的样本代表。

有人选择了回归家庭,比如陈松伶、伊能静、钟丽缇。

也有人一直拿不到合适的角色,比如在《演员的诞生》里拿到前三名,演技颇佳的蓝盈莹。

蓝盈莹主演的《精英律师》,翻拍自美剧《金装律师》 (Suits)。原剧中双男主被改编为男女主,还写了感情线,蓝盈莹的角色被写成了一个逻辑悬浮的“圣母”,朱珠出演的火辣又有能力的秘书栗娜的戏份也被大幅删减

更多的姐姐无戏可拍,即使是有诸多代表作、自信又张扬的宁静,这几年也只能出演少数电视剧,上一个被人记住的角色还是5年前《大秦帝国》里的芈八子。

“我爱演戏所以我不想伤害这份职业。角色不对哪怕我是天赋也演不出来,我的对手戏演员和我稍微不合拍,接不住我的戏我也不演了。资方找我去是演戏的,不是杵那里念台词的,所以有时候一些戏来找到我,我都说,杀鸡焉用牛刀呢。”

“我觉得我就是一线,一直都是。虽然我没有流量明星那么多狂热的粉丝,但我有国民度。我无需证明这件事,不信就拍戏,是骡子是马遛一下就行了。”

——宁静,《定义》第五期

有些人被限定在以往的印象里,比如张含韵,离05年《超级女声》已经15年,但所有对她的期待都还是“酸酸甜甜就是我”。

有人放弃了大众路线,选择做真实的自我。比如公司设定好了市面上更流行的甜美人设,但仍然选择做”赛博电子“音乐的朱婧汐。又比如实力女歌手阿朵,曾经靠《男人装》大火,最近选择默默做了多年的民族音乐。

与这些尴尬的境遇相对比,姐姐们却都保持着最佳的状态来面对一切机遇,因此偶尔也能看到她们带来的惊鸿一瞥。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爆火,也让许多人回忆起演艺圈其他实力姐姐,比如在《演员的诞生》里客串飞行导师的小陶虹,除了贡献了精彩的表演之外,更令人讶异的是她竟然可以自己画分镜、对服装提出的要求,甚至可以在现场自导自演、把控全场。

小陶虹的业务能力已经非常拔尖,但她这两年能拿到的只有《小欢喜》里的恶妈妈(即使她的演技使这个角色丰富了起来),资源与境遇跟她丈夫徐峥完全没有办法相比。

《演员的诞生》里,小陶虹与彭昱畅的对戏《末代皇后》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浪姐》的姐姐们惊艳四座的表演也并不让人意外了,能这么快凑齐如此多的优质选手,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悲哀。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独立女性的题材不符合传统价值观的“社会主流”,也可能会受到限制。

在影视这个男性为主导的行业里,女性视角往往也被认为“上不了台面”。

前段时间热播的剧集《清平乐》,原著《孤城闭》是以太监怀吉与公主的感情为主线,充满了对封建礼教的反思和悲情色彩。影视化后的《清平乐》,女性视角被改编成了以皇帝为主的“大男主”“正剧”视角,强行煽情后让逻辑变得极为不通。后期口碑也崩盘了。

而最重要的,在这个市场化的时代,影视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商品。尤其在有玄幻、古偶、青春等这么多成功模版的情况下,资本也更愿意向已有的影视模式倾斜,而不是冒险去拍尚未得到验证的“中年独立女性”题材。

前两年,有一个《淑女的品格》脑洞引起了大量的转发,网友们甚至为这部“假想剧”制作了海报和梗概,设想为袁泉、曾黎、陈数、俞飞鸿主演,摆脱了以往的狗血剧情,真正讲述中年女性自由的独立生活。

网络呼声太高,连曾黎本人都亲自转发了这条微博,据说当时影视业内也确实评估了这个本子,但最后还是觉得不行,这个题材火不起来而不了了之。

这样的难题是系统性的,一部综艺可能很难改变什么。但《浪姐》所拥有的巨大声量,带来的还是给市场的一个强有力的反馈。

这是一种信号,在这背后更多值得关注的,还有这些年许多女性影人的推动和努力。

即使在很讲究政治正确的好莱坞,也曾有过“女演员到了40就失业”的焦虑。妮可·基德曼选择每年都投资拍摄一部女性导演电影;奥斯卡颁奖礼上,《三块广告牌》女主角麦克多蒙德号召在场的女性一同起立,除了女演员,更多的是女导演、制片、编剧、摄影师、作曲家也一同起立,让这些平日被忽视的女性也得以发声。

国内最近的例子,就是姚晨亲自制片和出演年轻女性导演滕丛丛的《送我上青云》。

“我们这个年龄的演员身上,本身就是具备“故事性”的。作为演员是个相对成熟的阶段,黄金时期。但我却很遗憾地发现,每天床头堆着一沓剧本,我能演的角色却越来越少了。因为你开始有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有些角色它没有办法承载了。“——姚晨,《八分》

“我该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被动等待”,姚晨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也是很多姐姐们会有的回答。

03.

找回自己或是突破自己

《浪姐》最突出的地方,还是在于它展现了中年女性多元的可能性。姐姐们有追求年轻心态的,也有坦然面对成长的。有人说“我仍然想过不凡的人生”,也有人表示现在就是最好的状态。

大部分姐姐,都还是非常成熟、自信、勇敢,也愿意主动去迎接挑战。

有人批评说,节目本身还是保持高度单一的审美。但如果仔细看过节目,就能发现这样的批评是以偏概全的。

整体来说,姐姐们都打破了传统的“白瘦幼”审美,有清新范儿、有文艺风,有英姿飒爽甚至模糊性别的审美,有爆裂的嘻哈,也有前卫的电子。

试图展示赛博电子音乐的朱婧汐

即使是甜美的金莎和张含韵,也选择突破自己往日的形象。拿着传统女团的单一标准去审视所有人,是已经被广泛讨论的评委杜华,她的言论也并不完全被节目组和姐姐们认可。

阿朵甚至直接表达了质疑,阐释自己对女团的构想,她认为,我们中国的女团也许可以走一条跟日韩完全不同的道路,除了她自己在民族风上做的尝试,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个人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配套的访谈节目《定义》,每期与一位姐姐深入对谈。立意也是从《浪姐》的节目延伸开来的,对每个人都没有预设,只是让她们展现自己比较真实的状态,在目前这种深度访谈的节目稀缺是非常难得的。

万茜,《定义》第二期,图源豆瓣网友@燕南斋主

尤其在当下,明星热衷于贩卖人设,观众也仅仅热衷于消费明星人设,但是对于真实的个体和灵魂就缺乏讨论,也缺乏一个正确的意识:但这才构成一个真实的人。

因此参赛的姐姐暴露出的“问题”也再正常不过了,比如宁静下意识的“好多娘们啊”的话里可能包含着她也不自知的性别歧视;比如钟丽缇“我永远18岁”的话语,被很多人认为是单纯追求少女感,虽然结合上下文她更像是强调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

再退一步说,每个姐姐的想法和个人选择也都不一样,这正是多元化的体现。

还有声音认为,这是否会加剧女性的外表焦虑,让人认为只有“保持年轻紧致的身材面庞”才是中年女性的最佳状态?

这样的疑问让人警醒也很有意义。

必须要指出的是,节目的细节设置里确实流露出了很多刻板印象。比如开始每个姐姐都需要选口红按唇印,录影棚做成化妆台的样子。对于女性的外貌焦虑和年龄焦虑,已经算是克制了,但也并不是没有。

当然,这个问题还得批判地看,不可忽略的前提是,姐姐们的职业都是女明星,对于她们来说,保持身体和外貌的美丽也是一种职业需求。

她们不只是在装嫩或者扮幼,而是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不管积累了怎样的财富,无论遭遇过什么挫折,都勇敢地忠于自我选择,都积极地尊重自己的职业。

参赛的姐姐大都分为两种,一种是重新去找回自己,另外一种是想要去突破自己,两种都很好,没有高下之分。

唱《high歌》《痒》的黄龄,网友评论,她在《浪姐》里又媚又飒又可爱

对于她们的向往,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外形与言行的模仿上。而更多的是一种自信,和对自己生命的掌握。只要你想,就可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自己想要的状态。如果不可以,要么努力,要么接受自己。

有网友评论说,“对我来说,30岁一个猝不及防就劈头盖脸来了。我根本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它,我发现自己的身体机能就已经确实没有在20岁的时候那么好,其实我是非常恐惧的,我会恐惧衰老,恐惧以后的职场会不会有职场危机。但看了《浪姐》之后,看到这些姐姐活到了四、五十岁,她还是可以特别酷,特别迷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接受自己的状态,不再去迎合别人的标准。”

《浪姐》能够提出这么多问题,从社会层面能够引起部分人的反思,已经非常足够。

女性应该如何坦然的老去?一个综艺本来就不可能提供答案。

每位女性自己的行动才是答案。

04.

对女性的纯粹欣赏

很值得提及的一点是,在《浪姐》开播前,豆瓣专组就已经加了10多万人。而小组规定也前所未有的严格,可以给节目组提意见,但不主动挖任何姐姐的“黑料”,大多人也都自发地执行。

说实话,大家都是爱看八卦的人,当然都知道姐姐们也都是有历史有过往,不会觉得她们就是完美的,也没有过分神话,或是把某个人物一元化,都是一种包容的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个人。

在《浪姐》正式开播前,其实访谈节目《定义》已经开播了好几期,大家都会是很认真甚至深刻地讨论当期的细节,这种讨论氛围非常难得。

在节目播出之后,人数变多,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争吵和刻薄,但整体来说,小组呈现的氛围都是不会对这些女孩子做出太严苛的评价,大家的抱着一种共识,能够参与这个节目的都还是很有勇气的。

传统成见在《浪姐》的讨论里被打破了,在小组的评论区里,有太多深度的见解。比如有人讨论哪个姐姐更有少女感,高赞回复道“再讨论这些就让整个立意变浅了”。

一些不被传统欣赏的女性形象在这里也很受欢迎,比如蓝盈莹。你能在脸上就看出来她的野心和欲望,她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去完成这些野心和欲望,拿出了让人震撼的舞台效果,也当仁不让地拿了第一名。

拿到了初舞台第一名的蓝盈莹

这种有着很浓烈的、没有太多掩饰自己的攻击性和欲望的女性,在传统男性主导的话语里是不被欣赏的,因为太自主而不好掌握。

这种感觉跟《红楼梦》有点像,纯粹的对女性的欣赏和向往。

在开播之前,很多人是抱着看“女星互撕”的角度去期待《浪姐》的。这也是一种刻板印象,女性之间好像就只能相互争斗,这也是很多宫斗剧的逻辑。

在男性欲望占主导地位的男权社会里,女人之间的友情,在“原理”上是不成立的。因为,所有的女人,都以男人为归属而互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而这种看“宫斗”的看客心理,其实也是男权文化下对女性的一种怂恿,怂恿她们从外貌上去比较,去争夺男人的宠爱,以男权的标准来评判自己。

但《浪姐》开播后,节目与讨论本身予以了反击。这不是一场“宫斗大戏”,而是给那些被抛弃的“中年独立女性”形象一个真实的展现空间。

平心而论地说,对于女性如何变老,对于中年女星的困境,《浪姐》确实没有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但在目前的社会舆论环境中,所引发的对于女性议题的讨论,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撰文:苏小七

监制:猫爷

特别感谢顾叶、巽对本文的贡献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原标题:《《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没有给出完美答案,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连亏两年,资源换4000万元鸡蛋 一年来,已收到过三次问询函 《鲁豫有约》出品方怎么了

截图自能量传播2019年年度报告近日,《鲁豫有约》的出品方——能量传播(833482.OC)再次接到来自监管机构的问询函,要求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