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当日落的时候,思想升起

安徽工人日报 2019-12-16 01:38 大字

“帮我叫杯威士忌,好吗?我想喝杯酒,特开心。”

在瓯江边上,聊到兴致处,许知远酒兴大发。这一幕发生在《十三邀》第四季的一次采访中。

许知远的聊天对象是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是中国当今最富国际声誉的人类学学者之一。他们是同龄人,许知远进入北京大学时,项飙正因为“浙江村”研究成为北大的明星。所谓“浙江村”研究,即是1992年至1998年,项飙在北京南城的“浙江村”进行了为期六年的实地调查,调查成果便是《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他们的交谈从这本当代社会学经典著作开始,以探究驱动研究的热情动力结尾。在整场对话中,大多数话题都在观照当下社会和无数个体——五分钟变得如此重要,我们裹挟着从一个即刻到下一个即刻;“附近”在消失,原来很自然的爱的感觉消灭掉了;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强烈的敏感性,研究的出发点必须是现在的困惑、是大众的困惑、是最新的变化……

这也真是许知远为何“开心”的原因——许知远提出问题,项飙给出思路和可能的方向,许知远就着方向继续拆解和合理化。所以,有一条评论如是所言:许知远终于找到了一个同频的访问者,隔着屏幕都可以感觉到智性交流的乐趣是多么充沛。

深以为然,击节称叹,可以相互激发的谈话,构建起足够迷人的话语场。交流的愉悦,不外如是。

谈及访谈类节目,不可避免就会想到《艺术人生》《鲁豫有约》《超级访问》《杨澜访谈录》《可凡倾听》《非常静距离》等等。这些代表着传统访谈类节目的形态,即演播室访谈。只是近些年来,这类传统访谈已愈发不受欢迎。

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访谈类节目在崛起,它们在节目的形态上做了诸多变革——大多选择开放式的场景,结合纪实类真人秀的拍摄方法,访谈空间可能是受访者的家里、工作单位,或者是深入嘉宾的社交与生活,贴近观察,随时发问,最后再将碎片化的对谈剪辑成完整访谈。比如鲁豫的《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鲁豫走进大咖的生活去访谈;易立竞的《立场》,虽然仍旧有相对固定的室内访谈,但它同时也不断将受访者带进各种环境中去;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他将与明星嘉宾展开为期三日的相处,做贴近观察与深入访谈……

《十三邀》则有一个“十三不靠”的嘉宾表,比如演员、建筑师、相声表演者、企业家、诗人、社会学者……“这和麻将的术语不谋而合,当十三张不搭边的牌凑在一块,就是一副好牌”。其严肃的表述即是,选取具有代表性、标本化、独特的个人,呈现他们思想性的回应,这是剧烈变化的中国人情、趣味的切片。

不过,《十三邀》刚播出那会,质疑不断,做到今年第四季,越来越多观众认可了这一形式,它也为访谈类节目带来了鲜明的不同——来自发问者的主观视角,有助于让访谈从“你问我答”,变成双方观点的交锋与碰撞。当然,这对于发问者和受访者的要求都很高,双方都得是高手,才有高手过招、扣人心弦的精彩。

在第四季中,许知远与演员陈冲两人的对谈亦是如此精彩。“我们是为同一种精神而欣喜,同一种人格而坚持,同一种逝去而悲哀;我们是被同一种情操所感染,同一种养料所滋润,同一种温暖所安抚……”陈冲为这样的对谈感慨万千,“人生轨迹中有无数擦肩而过的陌路人,偶尔我们幸运地跟另一条轨迹志同道合一段,也许是半辈子,也许是半天,也许是半小时,都是礼物,值得珍惜。”

回到许知远与项飚的对话。那个如刺猬一般的发问者,变得柔软而情绪高涨,对话也如此饱满且丰富。结尾,两人走在江边,夜幕降临,人来人往,烟火气十足。

“当日落的时候,思想升起。”当项飚说完这句话后,两人异口同声。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的时候才起飞。

微妙不足道哉,他们相约着30年后再次对谈。一场迷人的话语交流,是抵御生活百般艰辛的一道微光。

新闻推荐

导演联手打造终极作品 《演员请就位》晋级决赛名单揭晓

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国内首档导演选角真人秀《演员请就位》播出已渐近尾声,终极决赛名单已揭晓,9位演员将在4位导演的带领下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