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郭敬明吵赢了,那又怎样

安徽工人日报 2019-10-21 10:20 大字

在当下这个时代,会说,善于表达,大抵是要占点便宜的。甚至,“说”本身也是一个产业,高晓松过去写歌的钱加起来估计也没现在做一期“晓说”挣的稿费多,这让人有点不好接受,但却是现实,不愿接受也得接受。

最近一个以“说”取胜的例证是郭敬明。他在新综艺《演员请就位》中,舌战老戏骨李成儒,结果化险为夷,得胜而归。舆论普遍认为,郭敬明这回圈粉了。更大众的说法是,他吵赢了,已经有各种心灵鸡汤面试,诸如“你为什么不如郭敬明那么会吵架”,云云。我看这些文章没有一点反讽的味道,完全是从正面切入的。至于有人由此联想外界对郭敬明的评价,“一流的辩手,二流的作家,三流的导演”,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有关此事,还是要交代一下。简单来说,就是在节目中,两个大男生董力和郭俊辰,和该剧的原女主角,合作演出由小说《悲伤逆流成河》改编的片段。演出结束后,作为演员嘉宾的李成儒直接炮轰,先是用“如坐针毡”“如芒刺背”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接着质疑两位演员的台词功夫,进而又质疑作品的题材,“有大量的家国情怀,忠人义士可以写,为什么非要写这种高中生谈恋爱的事情”,并反问,“这就是畅销书?”

老戏骨的这一番陈词让现场气氛陡然紧张 ,主持人沙溢本想让陈凯歌圆场,但身为作者和导演的郭敬明接过话茬,开始了他的演讲。他先是承认演员表演有所不足,但责任完全在作为导演的自己,接着他表示,不管是小说也好电影也好,其宗旨都是在反对校园霸凌,并不是想他所说的只是高中生谈恋爱而已。“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但是请允许它的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你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一番话,不仅让现场响起掌声,而且也堵得李成儒当场说不上话来。

无论从现场效果,还是事后舆论反映看,郭敬明这一架的确是吵赢了。李成儒率性发言,但他显然低估了年轻的对手。要知道,用网友的话说,郭敬明可是吵架界的能手。当年,在《最强大脑》节目里,同为评委的北大教授魏坤琳和郭敬明,两人因观点不同发生争执,结果,说急之后的魏坤琳直接嘲讽郭敬明,称“我怎么好像跟女人在吵架”,气得郭敬明当即掉头就在走。有此刻骨铭心的经历,郭敬明在对李成儒一架中,果然是吵得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甚至惹得许多网友都骂李成儒是“倚老卖老”,并翻出他在做其他综艺节目时“欺负”年轻人的陈年往事。

如果以辩论而言,郭敬明的确称得上是完胜对手,但他主要胜在气势上,技巧上,再加上他保护学员、主动揽责,也给人暖心之感,首先就赢得了不少同情分。而李成儒由表演而及作品,由作品又及“畅销书”,似乎有些话题跑偏。再加上他或许并未看过《悲伤逆流成河》,对郭敬明“校园霸凌”的解释一时语塞,给人吵输的感觉也不足为怪。

但李成儒吵架输了,并不意味着他说得没有一点道理。演员需重视台词功夫就不用说了,他不过是点出了基本常识而已。有关郭敬明作品的评价,他没看就评价,固然失之草率,但现今的文艺作品,是不是存在“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是不是存在某些题材受欢迎便蜂拥而上的乱象?如果存在,那我们就应该认为,李成儒的言说是有价值的。

同样的道理,郭敬明吵赢了,也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就是精品甚至经典。好的作品,从来不是靠作者“吵”出来的。如果一部作品的主题要靠作者来言说,那是作者的无奈,也是读者的悲哀。“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但是请允许它的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你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这样的价值观也并不新鲜,多元化的需求固然需要尊重,但精品和经典永远是珍稀的,也是大家所期盼的。文化是一条大河,大浪淘沙之后,最有价值的东西才会被人们记起和守望。

我知道,在一个流量至上的年代,没有几个人会想着“留下”。文学影视创作如此,综艺制作恐怕尤甚。郭敬明吵架上热搜,最高兴的恐怕是《演员请就位》节目组,但吵过之后,还是希望他们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节目的核心内容上。话题和争议,可以热闹一时,却无助节目品质本身的提高。

郭敬明吵赢了,可是那又怎样?

新闻推荐

韩国警方公布女艺人雪莉尸检结果:未发现他杀嫌疑

雪莉IC资料图据韩媒报道,韩国警方为查明歌手兼演员雪莉的死因,于10月16日对其进行了尸检,结果确认没有发现他杀的嫌疑。韩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