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咋导戏 观众长见识 ——演技类综艺揭开演艺行业选角的神秘面纱

半岛都市报 2019-10-18 02:48 大字

半岛记者仲维莉

随着流量失效、口碑归位以及观众认知水准的渐趋高涨,大众市场对影视行业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优质的内容和演员精湛的演技均成为市场的基本需求。而当导演走向台前,演员的门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演员“求职”的日常是什么样?导演遴选演员的标准又是什么?商业片与文艺片风格迥异,但具体到选角方面又会是什么样的呈现形式?娱乐工业的内部运行方式,正因综艺真人秀而徐徐向我们揭开多年神秘的面纱。

观众第一次站在导演视角

“比演技”、“选艺人”、“真人秀”——这对于当下的观众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相似的综艺比比皆是。甚至除了依靠“流量”打开局面之外,很难再去勾起观众的兴奋点。《演员请就位》主打的创新元素是“导演视角”,即观众跟随着导演的主体视角,参与台前幕后的各个环节,以此透视整个影视行业生产链条的运作流程。陈凯歌、李少红,这两位极少在电视镜头上出现的大师级导演,帮助节目抓住了第一个关键点——专业性视角,以导演的意志推进了观众对节目的观看。

四位导演作为中国本土化导演代表,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有着不同的类型风格、性别年龄及学识背景。节目中,四位导演站在更专业的视角去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和激发演员的认知和潜能。

演戏和导戏这两件事被放在了更真实的环境中,既有行业不可规避的痛点,也有市场的残酷,更有演员本身所遭遇的问题,对于一向在门外“看热闹”的观众来说,第一次透视行业内部,起到了兼具艺术观赏性和真人秀讨论性的效果。节目所“秀”的不只是舞台上的几分钟,而是在市场大环境下,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来自行业内部的反思与自省。

导演对于演员到底意味着什么

《演员请就位》试图用一种严肃的方式来重新展现演艺圈的故事——当演员被剥去明星的外衣,回归职业本位,他们以一群有血有肉的职业人形象而出现,他们的老师是四位导演,决定了他们的职场“生与死”,尽管残酷,但是分外真实。严肃的四位导演,专业性的话语风格,甚至说话的节奏,都是以往同类节目不可能出现的。节目中导演观点的真实碰撞构成了节目最“紧张刺激”的部分。不同类型导演及业内人士之间的观点辩论十分过瘾,比如郭敬明与李诚儒之间关于青春文学的激烈争辩、男性导演和女性导演对于感情处理上的意见分歧等。导演的作用其实就是对演员的表演进行引导、校正、启发、提点,以帮助演员更好地理解角色,释放自身的能量和创造力。

我们观众看电视往往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演员戏好与不好我们是可以看出的,但为什么不好,问题出自哪里,怎么改正我们却说不出来。有了导演,有了名角儿的分析和示范。我们一下子恍然大悟,更具备专业性的理解,对于看节目自然更有代入感。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演员的诞生》如此之火的原因。章子怡虽然不是导演,但演技与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虽然言辞犀利了些,但是观众都乐意信服。而《演员请就位》中四个导演就更无需多说,都是导演圈中的佼佼者及代表性人物。所以类似的综艺,与其说是看演员演戏,不如说是看大咖或导演导戏。再加上综艺里制造的矛盾和冲突点,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神经,收视率节节攀升也是可以预见的。而演员从光鲜亮丽的明星突然间变身成了和我们一样的“职场人员”。为了一份工作不断地面试,演员不再是一个符号、一个头条,而是同样努力向上的年轻人,也更拉近了他们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新闻推荐

综艺节目有“剧本”但得有真实感

近日,关于综艺节目是否有剧本,是不是演出来的讨论又上了热搜。不少观众有这样的矛盾,一方面觉得节目本身需要有梗、有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