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碰撞 青岛68中架构“大语文”

青岛晚报 2019-09-12 05:49 大字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9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岛68中,第一节课铃声响起,漫步于励志楼,其中几间教室传来的读书声,让这个被群山环抱的花园式校园书香弥久,韵味悠长。不知从何时起,“课前一人一句论语”已经成了青岛68中语文课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富含哲理的优美词句间,一届届学子用优异的成绩和健全的品格践行着生涯教育的理念。记者走进青岛68中语文教研组,“大语文”的架构画面也随之徐徐展开。

24位老师“保驾”一堂课

青岛68中语文教研组涵盖三个级部的语文备课组,共有24位老师,女老师占了19席,年龄从27岁至59岁,其中获得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人,获得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获得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4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1人,青岛市教学能手2人,设有崔林红名师工作室和马彩峰名师工作室2个名师工作室。

“近几年的高考,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其中语文体现出来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更为突出,语文的基础性学科地位越来越强,语文学不好,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则可能意味着题都审不准,所以我们现在架构的是‘大语文’教学。”教研组长邵长霞说,为此,在阅读计划、实施方式、课程把控等方面,她们组都是群策群力,从高一到高三的任何一堂语文课,背后其实都有24位语文老师在集体保驾护航,“课前一人一句论语”便是集体教研的共识之一。

发挥基础作用注重学科渗透

在24位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青岛68中语文教研组推出了“课前每人一句论语”、开设了校本课程《诗经研读专题》、启用了“文史大讲堂”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在“文史大讲堂”上,语文组的老师邀请历史组的老师来“开坛”讲课,就教学过程中一些容易模糊的历史时期庖丁解牛,比如理清西晋、南北朝到隋朝这段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词把握不准,主要原因是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掌握还不够透彻,因此我们邀请历史组的老师和我们同设‘文史大讲堂’,通过该讲堂,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以后的诗词讲解过程中,同学们就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进而达到语文和历史的相互促进和提升。”邵长霞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语文课堂优质高效,青岛68中的语文老师们经常将一些热点事件切入并贯穿整节语文课,《流浪地球》热播时,语文课堂一般就变成了三体阅读;代客扫墓成为网络词时,关于清明及传统节日的思考就成了课堂主题;奔驰女事件发生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又会主导课堂……“大语文”在各学科间相互促进,也发挥出应有的基础学科的作用。

同时,通过这种学科交叉教学,同学们渐渐养成了喜欢看报纸、会看报纸的习惯,也学会了通过一些优质的媒体资源比如《超级演说家》等,来提升自己语言诙谐幽默的境界。

教研组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

綦琪的老师是孙红红老师,孙红红的老师是高彦江老师……在交流过程中,记者发现,青岛68中的语文教研组本身就是一个课堂,老师之间传帮带,刚入职的年轻老师要每天搬着凳子去听课学习,并由教研组安排一名带班老师,带班老师也会去听这个“学生”的课,期间,带班老师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教案、教学方法传授给徒弟,一段时期后,徒弟之间和教案之间要进行一次PK考核。

“资料共享、互帮互助、开放共进,这是我来到青岛68中后的感受,我融入的是一个团结的学习型群体,正是有了这个群体,我才得以飞速前进,并把最精华的部分不遗余力地传授给了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在成绩上有提升,在人生上有收获。”刚入职一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研究生綦琪说。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杨海涛

新闻推荐

怒怼黄晓明 斗酒陈宝国

“出圈”,是当下正红的网络用语,意思为某个明星、某个事件走红后,不仅在自己固定粉丝圈中传播,而且被圈子外的很多路人所知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