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篇篇清华事,风骨清华人 □凡科

半岛都市报 2019-07-30 02:50 大字

大家小絮》作者:张克澄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七月,高考结束,炎热的天气里还夹杂着考生们填志愿等通知书的焦灼。每当这个时候,清华大学总能频繁入驻微博热搜,今年也是一样。从“武亦姝613分考取清华”到“招生咨询会上孤独的清华”再到“清华大学立体通知书”。七月的清华大学的任何一个新闻都能成全民热议的话题。这所百年名校为何时至今日还能有如此魅力,也许我们能从《大家小絮》中获得答案。

《大家小絮》一书讲解了大量20世纪50~80年代的清华风物。由清华第一对教授夫妇张维、陆士嘉之子——张克澄撰写。说到作者和他父母的名字,大家可能还是会觉得有些陌生。不过看到书中的一个名字,便让我们瞬间知晓了书中人物的厉害之处,那就是高晓松。这本书的作者便是他的舅舅,而张维、陆士嘉便是他的外公和外婆。当年,高晓松曾在《奇葩说》中公开表示:“硕士级别的在他们家基本上就等同于一个文盲。”看完这本书,实在是觉得,这话说得确实不过分。

清华大学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饱含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和向往。在清华的天空上,有太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才、治国之俊,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闪耀的星群,照亮中华大地。

这本书的作者张克澄,自孩童时期便浸淫在大师云集的清华校园内,耳濡目染,从生活和学习中感受着大师之魂。华罗庚、钱学森、林同炎、蒋南翔、常迵、黄克智、季羡林……从科学到教育,从医学到文学,大师们的形象跃然于书中。他们或是邻居,或是师长,或者忘年交,或是玩伴。大师们的形象是那样的鲜活,展现出很多不为人知的烟火气。

很多故事如今看来像是天方夜谭,却能让读者如同置身那个年代,感受大师在你我身旁。这是作者思忆父母和清华大师的动人故事,也是一首缅怀先辈的颂歌,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与见证。

作者张克澄的母亲陆士嘉,是世界流体力学鼻祖普朗特唯一的女博士生,在学术辈分上,是钱学森、钱伟长等教授的师姑。但她一生中,谦虚而低调,在第二批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陆士嘉由严济慈、周培源、钱学森等七位推荐获选,然而自己却以年龄偏大为由让给了年轻人。

作者父亲张维是我国著名的固体力学家,作为清华副校长、两院院士的他同样为人谦和,安守本分。就算在那段自身难保的历史中,张维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他人伸出援手,为汪道涵安排工作、让张克澄看望受难的老友……

除了这对学霸父母,清华园中的许多大师、挚友也给了作者的学习和生活重要的启迪。

提出那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的清华校长蒋南翔在粮食短缺连自己身体也不好的年代还关注着清华女学生的健康,他用一句“她们是共和国的母亲,她们的健康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看到了蒋校长心中的民族未来和责任担当。

钱三强的夫人,清华物物理系才女何泽慧把分配到的敲钟任务做到了科学家的精度,每半小时,准时敲响、分毫不差。在任何小事上都像履行科学家的职责一样对待。

为学习英语发明复读机的钟道隆,在发现专利变为产品的过程极其漫长后,毅然决定放弃专利。复读机火遍大江南北,伴随着诸多学子度过了学生时光,但它的发明者钟道隆却自始至终分文未取。

虽是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清华大家故事,书中常有华罗庚、钱学森、林同炎、蒋南翔、常迵、黄克智、季羡林等大师出现,但书中文字并没有着眼于大家已经听腻了的宏大场面,而是从细微之处我们就得以见到久违了的清华风骨。

读完这本书,不禁让人感到,书中大师们的品格如一盏盏指路的明灯,一直照亮着清华大学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路。

新闻推荐

观察类综艺受到越来越多创作者的追捧和观众的喜爱。《心动的信号》《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或探讨恋爱之道,或聚焦单身青年,或观察婚姻样本,通过设置各种热

豚宝妈妈:为啥观察类真人秀能火,我认为是“新鲜感”和“代入感”。一方面,第三视角让不少老题材有了新角度,同时观察类节目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