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第四季落幕:爱得纯粹 回归尘世

澎湃特约评论员 2019-02-15 17:49 大字

还记得曾经火爆一时的《中国诗词大会》吗?昨晚,诗词大会第四季收官。在最后一场对决中,唯一一名参加过四季节目的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战胜来自中科院的在读博士生孙晓婧,获得冠军。 

终极决赛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一点也不夸张。现场上演了超高难度的成语“飞花令”,参赛选手的诗词积淀与文学素养,以及不急不躁的自信展现,都给人以精神层面的冲击。很多网友纷纷表示“看傻眼了”“看得脑袋空空的”“怀疑自己是文盲”。 

“四朝元老”陈更夺冠,是实至名归,也让很多关注她一路走来的网友动容。其实,几乎每一季的最终冠军出台,都能引发网络热议。这一次是工科博士,第三季是外卖小哥。这至少说明两点。 

一则,古典诗词的魅力早已超出了特定受众群体的局限,成为全民追捧的文化大餐。本季诗词大会的选手,从5岁到71岁,来自超市生鲜售货员、自来水查表员、飞机机长等33个行业,绝大部分和诗词无关。他们的热情参与强大实力可谓惊艳,但并不让人感到突兀,说白了,还是古典诗词在国民中强大的影响力使然。

二则,任何专业、行业的从业者,对诗词的热爱不是出于某种现实甚至功利的目的,但正因如此,热爱才多分纯粹。而他们的情感和生活方式,有了诗词的积淀和浸润,更多了分诗意和从容。正如孙晓婧所言,不爱诗词的理科生不是优秀航天人。

这是人和诗词带来的美妙化学反应。 

当然,这季诗词大会的惊喜远不只如此,在如何让诗词更接地气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比如,增加传统诗词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题,连接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融入了古画、民乐等元素,让诗词变得多元立体,不是简单地考记忆,而是交流理解感悟、文化元素、生活方式。这些新尝试,都让在现代人眼中阳春白雪的诗词有了浓浓的烟火气,亲切可感。 

这样的探索与创新,无非是为了拉近诗词与现代人的距离,放大诗词的实际魅力与感染力,让让更多的人对诗词产生兴趣,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蕴涵,最终回归到个体的生活追求和价值升华上。古典诗词就得这么玩下去,有文化,有情怀,爱得纯粹,还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新闻推荐

翟天临致歉前何曾想到:DR.翟会卒于嘚瑟

才过去的春节小长假,谁能料到最终成为瓜田盛产。都知道说的是谁吧?灯,等灯等灯等灯等灯凳……有请“娱圈葫芦娃”翟天临!话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