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欢乐的音符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不知不觉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30多年,这是几代人的欢乐记忆,也让无数家庭欢乐喜庆,更是全球华人的欢乐盛宴。但近些年,每一次春晚之后,总有一些声音,吐槽、不满、挖苦和诟病,俨然面对的是一盘无趣的鸡肋,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这让我想起了春晚走过的岁月。
1983年,荧屏上第一次有了春晚。那时单位里只有一台18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所有人汇聚在院坝里,津津有味观看满屏雪花的节目。由于信号不强,需要不时调整天线的长短和方位,所以电视机旁专门安排有一位技术人员。尽管天气寒冷收看效果也极差,但绝不影响所有人对观看春晚节目的极大热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彩色电视机大举进入寻常百姓家,除夕夜看春晚,便成了我们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们最翘首企盼的事情,也是他们劳作一年后犒劳自己最好的精神大餐。往往是吃过连夜饭,一家老小便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心中喜欢的明星,听耳熟能详的音乐,许多经典的歌曲和小品伴随一生,成为岁月里一曲余音绕梁的动人篇章。
二十一世纪,电脑、手机开始挑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的交流不再必须面对面,许多人忙得连春节看一趟父母都成了奢侈,视频和电话代替了亲情也淡化了亲情,许多家庭的除夕夜只留下孤独观看春晚的老人。自然,精神生活的更广泛性让不少人选择了其他度过除夕的方式,对春晚的“视疲劳”让一些人有了吐槽或远离的借口。
到了今天,尽管一年一度的春晚总能早早引发人们和媒体的关注,但实事求是地讲,当春晚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怒放时,许多人会发出“不过如此”的感叹,对春晚的期待总有些背离我们的期望值。其实,这并不是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档次降低了,也不是观众的口味过于苛求,而是我们的内心,或多或少忽视了春晚存在的精神价值,忘记了春晚是整个春节欢乐的序幕,是一年美好生活的开始,是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年终企盼的精神食粮。说到这儿,不妨反问一句,假如没有春晚呢?
假如没有春晚,可能会少了许许多多对除夕的那份期待;假如没有春晚,可能会少了大年三十全家人欢乐的场面;假如没有春晚,可能会多了许多老人孤独冷清的身影;假如没有春晚,可能会多了每个春节寒意森森的氛围。没有春晚,是一件不可设想的假设。
所以,尽快人们对春晚有这样那样的议论,也一点不影响我们对春晚的期盼和热情,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我要上春晚”节目总是吸引许多人目光的原因,也是越来越多的地方诞生无数“草根春晚”的缘由。春晚,伴随一代又一代的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温暖我们的心灵,成为国人热热闹闹欢度春节的重要组成。
春晚,已然成为春节的音符,“年”的标志,也是改革开放40年最具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春晚把欢乐和亲情凝聚成纽带,让我们对越来越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郭碧婷和向佐在综艺节目里被传恋情坐实,之前俩人一起出现被问也是问而不答疑似默认在一起。那这次郭碧婷大方回应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