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张升平
董卿在中央电视台主持的两档节目,我很喜欢。一个是“中国诗词大会”,一个是“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偏重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记忆和应用;“朗读者”则重视现代文明的引导和启迪。这两个大手笔的电视节目,对提高国人的阅读兴趣,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以及道德水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格言可谓车载斗量,西汉的刘向就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的阶梯!”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度各异,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大同小异的,他们都认为读书对于个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读书,是一个文明人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然而一个时间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冲击,国人对读书的陌生感前所未有的强烈。若干年前,那些拿着一本书,在路灯下聚精会神阅读的情形不见了;单位里每当邮递员送来当天的报纸,大家争着抢着,想先睹为快的热闹场面也不见了;走在路上,胁下夹着几本书匆匆走过的身影也不见了。现在,老老实实的读书人越来越少了,那么多本来应该好好用读书充实自己的年轻人、中年人,分别被耳朵里插着一副耳机的听歌族所取代;被坐在公交车里心无旁骛的手机浏览者所取代;被坐在火锅店胡吃海喝的闲散人所取代,被貌似文化的走马观花似的游花看景所取代。
如今,你走在城市里,要想寻找一家书店、一个报亭,一处书摊比在闹市里寻找一只大熊猫还难。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你眼里看到的,都是琳琅满目的鞋帽衣服;耳朵里听到的,都是震耳欲聋的喧嚣市声。由于读书人的锐减,各种图书的销售量就少得可怜,因而它的单价就特别贵,居高不下的图书价格,让为数极少的读书人,望洋兴叹。
读书少,甚至是不读书,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叫王静,就是一个优秀的读书人。她住在一个山村里,家境也不好,没更多的钱买课外书,小王静就大着胆子向老师借书,因为喜欢读书,王静的写作水平就很高,每次参加作文竞赛,她都能取得好成绩。因为喜欢读书,还带动了她其他科目的学习,她中考那年,考得不错。三年后,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据说,现在王静在某市政府部门工作,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写作,经常创作一些散文、小说等,发表在各地的报刊上。
培根对于读书有精到的见解,他认为读书有三个作用,其一是怡情,第二是博彩,最后是长才。也就是说,一个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对于你的生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既可以给你一个愉悦的心情,又可以让你博得别人的好感,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增长你的才干,让你无论做什么都能得心应手。
读一本书,上帝就给你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子。理想有那么一天,大家又能像以前一样,每一个人都捧着一本书,在车上,在路上,甚至如厕时也如饥似渴地读着。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古人尚且那么自信,我们现代人在读书方面更应该超过古人。
新闻推荐
网友喜欢的明星眼睛:朱一龙第一,前4有3个《偶像练习生》成员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睛也是最容易表达人情感的五官之一。很多人看人的第一眼也是看眼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