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你是不是“恐辅症”患者?

济南时报 2019-01-17 14:13 大字

□江丹

微博话题“八成父母患恐辅症”一出便成热门,截至记者写稿时,阅读量达6839.5万,讨论3.7万。根据所谓的“官方”解释,“恐辅症”出自父子换位综艺节目《考不好,没关系?》中的一位爸爸,“形容父母辅导作业像渡劫、一辅导就情绪失控血压上升的一种当代疾病。据悉,‘恐辅症’和‘路怒症’已并称为中年人两大疑难杂症。”很多身为父母的网友认为,“恐辅症”这一概念精准地总结了他们给孩子辅导作业时的内心情绪。

“恐辅症”常常发生在孩子读小学低学阶阶段,作业内容常常是家长还能应付得了的加减乘除或者错别字寻找。家长借助强势的伦理位置以及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充分的底气对处于知识体系弱势地位的孩子简单粗暴地表达愤怒。

等到孩子读到小学五六年级甚至初中、高中阶段,很多家长的“恐辅症”就不治而愈了,想得都得不了,因为他们连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机会都没有了——作业内容已经超出了他们熟悉的知识体系。

如果说“路怒症”源自中年人对道路秩序的失控,那么“恐辅症”便是他们对知识更新迭代之快的焦虑。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失控,表面上看,是家长对孩子学习效率的失控,他们的愤怒好像是来自孩子的学习进度无法跟上他们的期望,但实际上是他们对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即将落后于知识本身更新的速度的恐惧,孩子的表现恰是他们自身面对整个社会知识体系更新时的一种心理投射。

在我们的情绪反应系统里,控制能带来安全感,而失控则可能诱发危机。家长对孩子的愤怒,也正是对自己的愤怒,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知识体系的更新。遗憾的是,这些家长原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取回控制权,他们并没有为之花费时间和精力,而是屈服于更舒服的休闲娱乐活动或者其他更轻松的事情。

也就是说,这些家长其实知道自己的愤怒所在,但并不愿意通过自身的改变来消除愤怒,而是放任愤怒肆意爆发,哪怕它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他们不愿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愿意控制自己的知识学习。相反,对自己知识有充分信心的家长反而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更不容易产生愤怒情绪,他们掌握知识增长的正确通道,并愿意将其教给下一代,自信能与孩子共同打怪升级,因为拥有更为充分的控制意愿和控制能力。

等到孩子读到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阶段时,那些完全辅导不了孩子作业的家长也就与“恐辅症”绝缘了。他们的恐惧和愤怒消失了,知识危机依然存在,但他们是通过辅导孩子作业才能感知到的,这一通道切断了,感知不到,也便会以为没有了。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也会有知识增长的机会,的确如此,但那毕竟属于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内,能潜意识地跟随增长。不过,也有诸多中年家长在工作上的上进心远不如他们在家庭中辅导孩子作业时的努力,漠视工作领域知识更新的事情时常发生,在单位“混日子”是这些人的工作指导精神。

人们在面对整个社会知识系统的更新时心生恐惧和焦虑并不奇怪,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熟悉领域之外的知识总是有一种天然崇拜,那是自己未曾涉足的,或者说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所无法涉足的,所以才有了仰望的姿态。但对他们来说,仰望也就止于仰望,偶尔因此有些许危机感,就用愤怒来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恐辅症”这一概念的人群定位是“中年人”。在我们社交网络话语体系中,“青年人”似乎是不存在的,大家从“小哥哥”和“小姐姐”直接跃升到了“中年人”。这一类概念的缺席并不意味着它背后的人群不存在,只是他们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只好在社交网络的虚拟空间里佯装更加年轻,而“中年人”在社交网络中总是处于弱势,被网友用来各种娱乐,大概是因为,真正的中年人并不热衷于在社交网络上装扮自己,因为现实生活更需要他们。

新闻推荐

《幸福的拉扎罗》已上线 在人性中寻找“想象与现实”

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年度口碑爆款电影《幸福的拉扎罗》已在爱奇艺电影独家上线啦,该片位列豆瓣2018年欧洲电影评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