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流量”与“唯收视率”以原创力赢得竞争主动权 电视综艺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兰州日报 2018-11-02 02:48 大字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内容产品之一,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近年来,伴随着文艺繁荣和媒体发展,电视行业也在积极寻求新突破。

首先体现在综艺节目总量的减少,如中央电视台通过停办、合并、调整等方式控制晚会播出量,“特别节目”及“中国梦”主题系列成为新现象;各家电视台晚会也大力压缩,与此相伴的是内容的创新、丰富和节目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一批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创作的综艺节目,为电视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例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传承者》等,有效地推动并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为本土原创综艺节目建立了新的风向标……

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与发展也面临新挑战——面对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互联网时代的激烈竞争,创作者仅仅“跟进”是不够的,还需自上而下、由里到外地革新发展意识,主动探求和应对现实,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流程及市场秩序。创作者必须尽快把握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问题实质,并为其未来发展找到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回归理性深耕细作

寻求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交集”,把握好娱乐的尺度

无论台网,“爆款”“暴利”时代已经过去,电视综艺正走向冷静期。这一现象提醒创作者:新的政策不仅引导行业资金走向,更从源头遏制了不健康的创作倾向,揭示出更具持久生命力和受众吸引力的创作规律。创作者要回归理性,深刻理解媒体的导向性和社会属性,将媒体责任感放在首位。

毋庸置疑,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段时间以来,相关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中真正实现收视、口碑双丰收的还不太多,一些节目叫好不叫座,一些节目仅擅用电视化手段,与文化的结合浮于皮毛。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电视综艺节目有机结合,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一般说来,对中国文化的电视化表达有三个层面:一是直接呈现,即对中国传统文化样式本身进行表现和传承;二是对其内在精髓进行提炼、发掘;三是与时俱进,探索其与时代的结合和创新。在实践中,对第一层面的表达比较容易,目前我们并不缺少以中国语言文字、传统艺术作品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呈现的节目,而是缺少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契合,同时深入浅出地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把握好娱乐的尺度——这也是当今创作中的最大难点。

创作者首先要能分辨并提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电视综艺节目应当传播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彰显主流价值观。

其次,节目还要运用恰当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多元化呈现,不能因艺术化、年轻化、时尚化的要求而流于肤浅

正本清源内容为王

摆脱“流量”与“唯收视率”,以原创力赢得竞争主动权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电视综艺创作团队为了高收视率,不惜用上所谓“大招”,导致节目偏离生活、产生虚假浮夸的内容。比如,一些选秀节目在最后一期对“仪式感”精雕细刻、制造梦幻感,刻意放大选手“破茧成蝶”的过程;一些亲子类真人秀有意将私人生活作为社会谈资;一些所谓“慢综艺”的“田园生活”依靠明星阵容支撑,使创作表达与话题宣传本末倒置……

创作者应追求质量,而非“流量”,应探析观众用遥控器的“投票”之意,而非短视于收视率的数字之据。电视综艺节目的核心是高水准艺术与技术的展示,是对人性之光、创意之妙、视听之美的表达。电视综艺的健康发展,必须摆脱“流量”的干扰,只有正本清源,提供具有“真、善、美”核心价值的内容,才是其生命力的永恒支撑。

原创力,既是电视节目作为创意产业“内容为王”的精髓,也是提升质量、赢得竞争主动权的根本动力。缺失原创力的同质化节目,无法长久占据观众心灵。201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一份《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也表达了政府鼓励本土原创综艺、纠正盲目引进海外版权的决心。

从引进国外节目版权到利用中国文化元素、美学精神对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再到中国原创节目模式的蓬勃生长、输出海外,中国电视综艺也由原创节目模式的“消费者”向“供应商”积极转化。今后,中国电视综艺只有逐渐放下“洋拐杖”,实现中国创造,实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构建,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求同存异放眼世界拥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全媒体的传播环境

当今资讯如此发达,无论来自哪里的优秀节目,受众都可以很快看到。电视创作者必须放眼全球,面向海外市场。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还是建立文化自信,都要求电视综艺能够高水准地展现我国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今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因各国文化具有差异性,创作者还需要秉着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的创作理念,符合全人类的先进道德、思想准则,适应全球的时代潮流。这不仅仅是在节目中加几个外国选手便可以实现,更要将传统文化放到中国与世界的宽广视野中看待,进行不同文化间的深度融合。

从节目传播来看,当今的信息传达可同时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形态,也可同时在多种媒体平

台上发布。在“全媒体传播”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必须开拓“多屏”传播平台——同时具有即时性强、针对性强、互动性强、信息碎片化、传播更便捷等特点,进行台网融合的全方位传播,既扩大影响力,也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更深度需求。

如何制造、延续节目的热度并进行持续传播,是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未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应以创新为动力,借助全媒体传播优势,更多承担起传播主流价值观、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民众精神素养的责任。当盲目追求娱乐化的大潮逐渐退去,综艺节目才能真正做到符合

中国国情和审美、富有中国

特色、具有民族精神、引领而非迎合受众。期待中国荧屏出现更丰富多样的电视综艺节目,真正做到有意思、更有意义。

□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杨紫羊紫什么梗 杨紫羊紫什么意思

《高能少年团》播出以后,嘉宾杨紫赢得网友们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在与张一山的冤家互怼中,更让网友们看到了当年《家有儿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