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精于细节,演人不演戏

新京报 2018-09-17 02:23 大字

新京报漫画/陈冬

【一种怀念】

2018年9月15日凌晨2时20分,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回顾朱旭的一生,先是在戏剧舞台表演几十年,后又涉足影视界,演绎出不少经典角色。他所代表的,正是一代老艺术家们在表演这条道路上的不断探索与自我完善。这份敬业,值得我们永远去铭记。

■传奇

舞台和银幕,把各种奖拿个遍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刚刚成立,朱旭作为第一批演员加入了北京人艺,在其后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他出演了《非这样生活不可》、《明朗的天》、《左邻右舍》等五十余部话剧,并成功塑造了不少经典形象,可谓用生命书写着北京人艺的传奇。1984年,他因《红白喜事》中的三叔一角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而后又在1991年加冕了中国话剧的最高奖项——金狮奖,在话剧界能拿的奖,可以说让朱旭拿了个遍。

随着年纪的逐渐增长,在人艺的舞台上,朱旭有过“三次谢幕”,分别是2003年的《北街南院》、2005年的《屠夫》以及2008年的《生·活》。每次演出结束时,他都说:“诸位,这是我最后的谢幕演出了。”可是,到时候他依旧会食言登台。2012年,朱旭又出现在人艺六十年的纪念大戏《甲子园》中。他扮演的姚半仙成了他最后一个话剧角色,至此,朱旭也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站了整整一个甲子。

在话剧舞台上表演了32年之后,1984年,年逾半百的朱旭身怀几十年练就的高超演技开始涉足影视圈,他的声望也由此逐步从话剧的小舞台辐射到亿万影视观众。1995年,朱旭在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的电影《变脸》中,饰演了一位一身绝技的传统老艺人——“变脸王”。很多观众在看过这部影片后,都惊叹于朱旭对角色多重性格进行的自然而淋漓的展现,以及赋予角色的那份动人的真挚情感。最终,朱旭不但凭借这一角色,以66岁高龄摘得第九届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桂冠,也借助这部电影使变脸这项传统技艺走向了世界。

除此之外,朱旭还演绎了电影《洗澡》中的老刘、《末代皇帝》中的老年溥仪、《似水年华》中的齐叔等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2009年,因他在蒋雯丽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中“姥爷”一角的动人演绎,朱旭荣获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以79岁的高龄拿下最佳男演员奖,也是朱旭的传奇表演生涯中最好的注脚。

■韵味

教科书般的演技在于把握分寸

曾有一位评论家这样评价朱旭的表演:“我对朱旭先生的表演,历来是一个崇拜者;不论话剧,还是电影,甚至电视剧,只要是朱旭演出,我必看。我喜欢他的表演风格,我欣赏他的台词魅力,我更沉迷在他表演的韵味之中。我不知道他是属于怎样一个表演的派别,又是怎样的传承,我认为在北京人艺的老一辈艺术家中,他是独树一帜,独具一格的。他就是他,同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都可以区分开来。他的表演有一种书卷气,但绝不是书呆子,也不是演什么角色都像书生,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一种内蕴深厚的气质。因此,你听他的台词,其中的抑扬顿挫,都别有一番韵味和境界;而他的举手投足,绝对是具有分寸感的,具有尺度的;这分寸、尺度,同样来自对于人物的深切的体会。”

“争取一人千面,避免角色的千人一面”是朱旭多年来信奉的演艺心得,“就怕演了一次茄子,以后是个紫的就找你”。正因如此,在人艺60年的时间里,他善于观察,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先后塑造了数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以一颗虔诚的心,以及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在谈及朱旭的舞台生涯时,有一部巅峰之作不可不提,那就是于1988年上演的话剧《哗变》。该剧改编自二战时期在一艘战舰上发生的真实哗变事件。作为一部“法庭戏”,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其以对话推动情节的设计,使剧目回归了话剧艺术以“话”取胜的根本。也正因如此,它对演员的台词功底便也有极高的要求。朱旭在剧中饰演的是一位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少校舰长魁格。他是一位老派军人,有着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自尊极强的性格特点,以至于引发精神失常、语无伦次、口出秽言等多重问题。

“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这两句戏剧大师洪深的箴言,一直是朱旭从艺的座右铭。朱旭认为,演活一个人物,首先要找出“他”行为的心理依据。在剧中,魁格有一段长达8分钟,1800余字的独白,讲述在战舰上多重事件的发生始末。如何设计舞台行动来演绎这段独白,而不会沦为一口气“干说”,最开始朱旭也犯了难。后来,美国导演赫斯顿告诉他:“魁格永远是正确的,永远是理直气壮的,没有乞求人家理解的时候,说这段台词的态度应该是——难道你连这个都不懂吗?”这大大启发了朱旭,使他一步步接近了角色,最后终于驾驭了角色。最终,朱旭凭借抑扬顿挫的台词将魁格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这段教科书般的表演名垂话剧青史。最重要的是:观众听进去了,坐住了,还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便是最大的成功。

甚至时隔17年后、75岁的朱旭于2005年参加《鲁豫有约》节目时,仍能脱口而出大段《哗变》的台词,让主持人陈鲁豫当场目瞪口呆大加赞叹。对此,75岁的朱旭轻描淡写地说:“没办法,老得背,老得记。”因为生日和朱旭是同一天,导演周寰常和老爷子共同庆生,而每年生日,这段哗变的独白都是饭桌上的“必备节目”。“那一年来了段不一样的,是《末代皇帝》里老年溥仪在东京军事法庭的一段独白,整整12分钟的独白,隔了那么多年一个字也不错。”

朱旭对角色的高超驾驭力还远不止于此,事实上,魁格这个角色,还带有些许“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的伤感意味,而这层意味又直指本剧的核心——揭穿那些对于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英雄缺乏尊重甚至引诱其走上歧途的青年一代的真实面目。最难忘的,便是朱旭念完以前给玛瑞克写的鉴定时,整个人的状态瞬间苍老的那一刻。他举着证据的手缓缓放下的画面,就像是在说:“哦,我的时代过去了。”

另外,朱旭对细节之处的反复推敲与拿捏,也是其最终将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的根本。英达曾回忆起当年在排演《哗变》时的一件小事:朱旭有一句台词,“高级职务总该有些特权嘛”。这句台词结尾的“嘛”字总让朱旭觉得不够有力,不足以表现角色此时的愤怒与神经质的状态。最终他把这个“嘛”字改为了“吧”,一个字的调换,也使得这句台词由问句变成了反问句。用英达的话说,“能把台词琢磨到这个份儿上,这是怎样优秀的演员。”

对待表演这门艺术,朱旭总报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据曾与他多次合作的蒋雯丽回忆,“他最爱把自己的台词写在小卡片上,一有空就从兜里掏出来看,一直在琢磨该怎么把台词说得更好。你跟他在一起看到他的这些细节,就会给你特别大的触动,也会给你很多受益、值得学习的地方。不拍戏的时候他非常随和,没有一点架子,都会照顾同组的人。”即便是到了82岁出演《甲子园》时,朱旭依然保留着写小卡片的习惯,光是出场第一句台词,就练了五天!

今年一月,在《老爷子朱旭》的新书发布会上,朱旭曾说,“我这一辈子,身上有这点东西,还被肯定,都是在北京人艺学的。如果认为我还像那么回事儿的话,就是继承了北京人艺的传统。”他所代表的,正是一代老艺术家们在表演这条道路上的不断探索与自我完善。这份敬业,值得我们永远去铭记。

□崔颢(戏剧工作者)

新闻推荐

《我就是演员》徐峥看张馨予的表情亮了,比起来章子怡还算客气

9月15日晚,《我就是演员》播出本季第二期。这档节目登台的两名演员在同一个情景和剧本中捉对厮杀,PK演技,表演完之后由观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