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要啥样的“性别气质”
近日,某知名歌手在担任一档时下流行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导师时说,男生应找回男生该有的荷尔蒙。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很多网友关于“阴柔之风”盛行的热议。记者调查显示,认为“阴柔之风”盛行、“阳刚之气”下降的比例很高。超过1/4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阴柔之风”男性。究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8月13日《人民日报》)
有专家指出,目前“娘娘腔”已经十分盛行,这脱离了我们传统的“女性柔美,男性阳刚”的认知,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社会问题:女人不像女人,男人不像男人。甚至有专家十分焦虑:缺失了“性别气质”的社会让人担心。
在这种焦虑之下,还催生了新的产业:性别培训班。这些商业性质的性别培训班,主要出发点就是“让女人更像女人”,“让男人更像男人”。从小培养女孩“娇滴滴”,从小培养男孩“大咧咧”。不能说这种社会培训机构有什么问题,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个市场的存在是合理的。然而,对于所谓“女性柔美,男性阳刚”缺失,也不需要焦虑和担心。
性别的区别,不是简单的事情,也不仅是言行举止的外表呈现。这种情况古往今来有之,并没有因此影响社会进步。古时候的“穆桂英”“花木兰”不就是我们说的“女人不像女人”吗?而历史上也有很多“男人不像男人”的男人,他们也并没有因为“不像男人”就没有做出“顶天立地”的事儿
再说了,“性别气质”的认知,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古时候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话娇滴滴”,“男主外女主内”,到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人如今的“性别气质”已经完全与古时候的认知是不同的。如今女人也参与经济发展,也参与社会管理,如果是古时候,现代女性一定会被认为是“没有女性气质”的。而如今的“男性气质”也与古时候的认知是不同的。总之,世界是前行的,我们没有必要抱着传统的认知不放。
而且,对于“阴柔之风”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几年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也曾做过类似调查。结果显示,33.4%的人表示能接受“中性风”,表示“不能接受”的占20.4%。另有46.2%的人对这一话题表示“中立”。
女性的发型、言谈在变化,她们不仅是“柔美”的,也还是“刚强”的。男性的发型、衣着也在变化,他们不仅是“刚强”的,也是“柔美”的。女人不需要永远像“月亮”,男人也未必都得是“太阳”。多元社会,“性别气质”应该包容,没必要杞人忧天。郭元鹏
新闻推荐
“女性柔美,男性阳刚”是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标准和性别气质。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年轻男演员占据荧屏,一些男性在服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