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造101》正在成为一种现象

2018-06-06 08:03 大字

看电视

《创造101》正在成为一种“现象”,其培养和塑造了符合当代社会精神和气质的时代群像,并创造出独属于中国特色的方法路径和真正的当代多元审美的景观。在全新的媒介通路之下,新态度和新主流找到了承载的基底,成就和释放了《创造101》社交货币的属性。

文| 夕姐

在《创造101》之前,几乎没有人再相信一档女团培养类的节目能够在中国被做成。从电视端口的大量并不成功的探索,到娱乐文化土壤本身适配性的存疑,都让女团培养本身变得质疑重重。

实际上,女团艰难的生存状态恰恰构成了《创造101》节目本身去探讨和安身立命的起点和主体。

成了,《创造101》无疑已经成为本季度聚焦眼球和话题最多的一档综艺节目,每周各种话题霸占新浪热搜榜单,各类相关的议题在社交媒体上发酵,晋升为新的社交货币。

《创造101》正在成为一种“现象”。在互联网立体式的传播语境下,“现象”的形成变得更有机会,同时也更不易和复杂。

与最广泛的年轻人的认知和喜好产生共振,进而形成一种引领性的潮流,恐怕是如今每一档节目在试图制造现象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将定义中国女团的标准真正地交给最广大的用户,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新女团,并在节目内容和形态的各个环节上加以贯彻,让用户深度卷入和参与到这一场女团培养过程中来,是《创造101》裹挟各方进入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

这些被定义为“女团创始人”的观众们形成了一个个核子般的基点,在不同的时间和节点上加以引爆。101现象本身也附着有关时代心理、社会文化、媒介环境等种种因素,有待记录和破解。

从101到11,由面孔到精神的群像建构

偶像的选拔和培养,一直都是大众媒介的强项,特别是在青年文化的引领上,以影像为基础的视听大众媒介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回溯中国上一轮的“偶像选拔”,还当属由2005年“超女”所引发出的一股荧屏浪潮,引爆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青年流行文化。

很难将如今的《创造101》看作是当年“超女”现象的再造和延伸,因为媒介语境、表达方式、精神内核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最重要的是,年轻人已经实现了更新换代,101正在培养和塑造的是一种符合当代社会精神和气质的时代群像。

由节目组遴选出的101个参与者,她们来自各自不同的团体,而在节目中,这种原本的团体基因和属性不断地被打破,个体的形象得以重新被建立,并经过观看节目的用户,也就是女团创始人们的点赞得以不断地进阶和成长,选拔出11个具有大众基础的个体最终再聚合为一个团体。

从团体到个体再到团体,这是《创造101》女团培养模式的基本逻辑,而这种破立之间的培养过程,也是代表着当代青年女性群像不断得以构建的过程。

从101到11,这些参与其中的女孩子们,在自身的不断打磨成长与创始人们不断的参与之下,从面孔到精神的形象最终得以确立。

节目播出过半,101个女孩子中的不少人形象已经开始变得立体和饱满起来。

从干练且专业素质过硬的“山支大哥”孟美岐,到符合传统女团气质,甜美迷人的吴宣仪,从个性十足的Yamy到可爱耿直憨厚的“村花”杨超越,从酷女孩Sunnee到拥有天籁之音的璞玉段奥娟,再到因独立自信打破传统审美实现逆袭的王菊……

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收获着各自不同的拥趸。101个女孩是101种样态,而最终的11个女孩也必定将成为她们中的极致性代表。

节目组并不吝啬于放大这种形象塑造的可能性,在唱歌跳舞和公演之外,更多的篇幅放在了这些女孩子们训练和生活的过程,在这当中,每个女孩子的性格和独立精神被渐次传递。

正是这些看似“不入正题”的幕后故事恰恰构成了培养模式最重要的主体组成。

在刚刚过去的第七期节目中,设置的“你不知道的我”才艺展示环节,也看出了节目组在女孩子们多元形象展示上的强烈意图。

于是观众看到的是,害羞慢热的紫宁也有喜剧表演的天赋,低调存在感并不太强的徐梦洁在舞蹈中魅力四射,赖美云的模仿功力也打破了她惯常的甜美可爱的形象……

从面孔到精神,从个体到最终成团,形象建构的多元丰富正是节目组所追求的,也是这些女孩子们能够真正吸粉的基础。

偶像创造的多元审美景观

依托于网络时代参与的便捷性,《创造101》也在尽可能地打通所有的通道,让用户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一定程度上,参与点赞的女团创始人们本身也构成了节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们是创造101的创造者,是这支最终11人团体的定义者。

参与的最大化,是这场101现象形成的基础,这种参与当代女性审美和潮流走向定义的权能和快感,转化成为了对节目和节目中个体的粘度和追随。

对偶像的消费是任何时代的青年人们共同的特征,在偶像身上的自我观照和投射也就构成了他们参与点赞的最大动力。

《创造101》所呈现出来的景观足以窥见如今年轻人的审美取向,无论理解也好诧异也罢,这种多元且真实的审美现象,是这个时代年轻人心理最直观的呈现。

多元是最核心的一个特征,可以看到《创造101》中最受欢迎的女孩们,几乎全部能够被贴上差异化的标签。

甜美可爱是一种、个性酷炫也是一种,淳朴耿直是一种、大气精致也是一种,团体成军的模式本身就有着多元打造的意图,而在个体形象的建构过程中,每一个群体的年轻人似乎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审美投射的对象。

从目前点赞的数据当中,能够发现一些有趣和耐人琢磨的现象,比如在点赞上,女性用户的参与度超过六成,是点赞的男性用户数量的两倍。

这个数据的背后在印证着女性对于当代女性偶像构建的积极性,在女性形象的选择和建构上,她们更想并且正在抓住话语权。

而男女之间的喜好也既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趋同性,也有着不少的差异,例如吴宣仪、孟美岐、紫宁、刘人语、赖美云等颜值实力兼具的就成为男女都PICK的对象;

而Sunnee杨芸晴,Yamy,徐梦洁,高秋梓等以个性著称的成员们,则更多地获得了女性的点赞和青睐;

而杨超越,高颖浠,吕小雨,李紫婷等或高颜值或性格甜美温柔的成员,男性点赞的数量要占很大的比例。

每个成员的背后都拥有着不同数量的支持者们,她们的身上就是这些点赞者对于自身审美取向的一种倾注,甚至是自我的一种无形代入和观照。

打破通常意义上的审美范畴和定式,这已经无需节目组本身去过多的宣扬,而是在这些参与者们的行动中已经去不断实现和完成的。

“创造”两个字,本身就传达出了节目的意图,不复制任何国家的任何偶像打造的模式,而是创造一种独属于中国特色的方法和路径,创造出真正的当代多元审美的景观,《创造101》正在完成着这样的目标。

互联网传播时代,“现象”承载新态度

变迁是附着在时代性上的最常见的一个词汇,特别是对于当代社会来说,这种变迁的速度和频率要来得更频繁和猛烈一些。

网络传播的立体化语境,让101仅凭网络传输就能够创造出一种现象,这在世界范围内造就了一种独属于当代中国媒介语境下的传播案例。

网络时代,“现象”的生成带着迅猛的姿态,影像呈现、点赞参与、弹幕和社区互动、社交媒体发酵……

一种强大的传播链条在其中生产和巩固。因此我们看到,在《创造101》节目本身传递出相关的信息之后,便能够讯速地借助这一链条实现传播、甚至实现圈层的突破,王菊现象的形成就依托于这样的链条。

实际上,在每一期节目过后,几乎都能够形成或大或小的类似的现象化传播,而相信随着节目的推进,这种现象还将不断涌现出来。

与观众实现了最大化的勾连和共振,形成一股参与的浪潮,看节目本身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参与到传播当中,成为他们自发与共同的选择。

在旁观者看来,这些现象中的不少看上去不仅迅速而且出乎意料,比如王菊的逆袭、Yamy的非主流进击、杨超越的屹立不倒,实际上,这背后恰恰是这一代年轻群体全新态度映射,正是他们价值和审美观众的新主流。

实际上,在多样和多变的新态度背后,也可以看到这种新主流背后对传统主流的传承,实力、勤奋、阳光、积极、向上,这些内核和品质,依旧是被最大程度的重视和看重的。

因此可以看到,颜值、实力和努力都在线的孟美岐在两次公演中都占据了当之无愧的C位。

在全新的媒介通路和环境的裹挟之下,新态度和新主流找到了承载的基底,因此也成就和释放了《创造101》的社交货币的属性。

在这场大型偶像培养的社交场景中,《创造101》也找到了自己的核心和通路。现象的创造往往在天时、地利和人和之中完成,《创造101》似乎就是正处于这样的交叉点上。

新闻推荐

《创造101》寝室采用12分管理制度,严格程度堪比军事化管理

近日,中国首档女团竞演生存秀节目《创造101》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舞台上的她们个个都是肤白貌美,大眼长腿,又性感又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