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不能“无人驾驶”

齐鲁晚报 2018-05-18 03:21 大字

王俊凯18岁生日时,粉丝在全球多地为其包下广告位。随着崭新商业模式的问世,粉丝经济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近日,一选秀节目播出期间,为了支持偶像上位,粉丝群消费达千万级别,而新晋偶像范丞丞和微博尝试了“明星V+会员”制,一夜之间,有8万粉丝埋单几百万元。在预测粉丝经济的前景之前,不妨先厘清粉丝经济的性质。如果还将粉丝经济简单粗暴地理解为粉丝为偶像掏钱埋单,显然与现实不符。

遥想当年,明星成功与否需要受更广泛的市场检验。如今,他们的生存更依赖于粉丝数量和支持力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少新一代粉丝干起了本该由艺人所在公司负责的宣传推广。简言之,粉丝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话语权与主导权,有了相应的成就感。

但是,粉丝经济想要不断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在明星与粉丝间良性、健康互动关系的基础之上。就在不久前,部分粉丝为追逐自家偶像严重打乱机场秩序,导致航班延误超过两小时。一些粉丝对偶像的“无脑”追捧也常为人诟病。不管偶像的“三观”与行为是否正确,部分粉丝都无法容许其他声音出现,以至于在社交公共平台上的“讨伐”屡见不鲜。

同时,粉丝的低龄化倾向愈加明显。他们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心理不够成熟,判断能力也较弱。一旦他们的付出与牺牲逾越合理的区间,就会给粉丝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效应。作为公共平台,若对粉丝的行为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滥用平台权力,滥用明星影响力,千方百计从低龄化粉丝口袋中赚取金钱,“秒杀”范丞丞的案例很快就会不断涌现。粉丝经济不仅关乎粉丝与明星,平台方面是否能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限制未成年粉丝的消费额度与频率,值得关注。如果这些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明确的解答,那么粉丝经济就有可能在“无人驾驶”的路上越走越远。届时,利益受到损害的可能不仅是粉丝、明星,还有无辜的公众。

粉丝经济本身不该受到非难,但它确实还不具备在大众平台上大肆渲染炒作、大力推广的现实条件。看好粉丝经济前景的同时,更期待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措施早日出台。(李勤余)

新闻推荐

刘雯超性感开胸装出镜 网友:第一张难道是酒店睡袍

刘雯不用可乐介绍是谁吧,粉丝们通常称她为亚洲第一超模,人送外号大表姐。(表姐梗的来由是这样的,有次她上街被粉丝认出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