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格斗”高不成低不就“文青”观众不爱科技综艺
继街舞综艺、偶像养成综艺元年之后,科技类综艺今年似乎也想博出彩。不管电视台还是视频网站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机器人格斗综艺,《铁甲雄心》《机器人争霸》《这!就是铁甲》等引起了喜爱人工智能群体的关注。其实早在去年就有近20档科技综艺亮相荧屏,不过在以女性观众为主、强调娱乐化的综艺节目中,这种高能又高冷的“理科生”式综艺很难赢得大势。
本报记者刘雨涵实习生杨丽宁
综艺再度加码科技
瞄准机器人格斗
这两年文化类综艺大火,科技这个尚未被挖掘的综艺新类型自然也备受期待。去年,科技综艺一下子进入快速生长期,《我是未来》《加油!向未来》《未来架构师》《极客智造》等近20档节目登上荧屏,来自科技界的大咖们纷纷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学的魅力。不过这些节目都反响平平,今年网综再度加码科技领域,这次瞄准的是细分的机器人格斗综艺。
机器人格斗综艺在国内尚属新潮,不过在欧美等国却已风靡了20年之久,这类节目在国外常常作为赛事,吸引了众多观众和粉丝。1999年在美国打响的《BattleBots》大战,标志着机器人格斗大时代的到来;之后的2016年,新一季《机器人大擂台》回归BBC,再次掀起了铁甲格斗热潮。机器人竞技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比如,民间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中国格斗机器人联盟”短时间内吸引近千名成员参与,可见其粉丝基础。
今年相继上线的《铁甲雄心》《机器人争霸》《这!就是铁甲》,弥补了国内机器人格斗综艺的市场空白。李连杰、黄健翔、Angelababy、李晨、林更新、郑爽、张一山、吴尊、撒贝宁等明星纷纷入局,可见这些节目都是花重金和心思打造的。但在收割了第一波新鲜感和热度后,这些节目却都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收视率和点击量都不甚理想。以热度相对较高的《这!就是铁甲》为例,豆瓣评分8.3分,比《这!就是街舞》的8.0分还要高,但是播放量却只有后者的一半多。
科学让人“消化不良”
明星尬聊抹杀看点
从科技综艺到细分的机器人格斗综艺,都难以吸引观众的眼球,说到底还是制作方没有将科技这个高能又高冷的事物讲得透彻明白又生动有趣。《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综艺通过专家点评、明星解读,将诗词文章变得通俗易懂又富有内涵,好像人们在闲暇时品尝到一杯回味无穷的清茶。科技综艺却没能让深奥晦涩的科学变得“接地气”,观众自然会因为“消化不良”敬而远之。
如果说诗词文章还能让观众们凭记忆而留存脑海,数理化之类的理科知识可能大部分人在离开学校之后就忘光光了,在综艺节目中,明星们会解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被称为“学霸”,而主流观众又是文科生思维为主的女性,因此科技综艺想要占据一席之地真是难上加难。
在加入了明星嘉宾和竞技元素之后,机器人格斗综艺并没有突破科技综艺的瓶颈。请来大咖嘉宾固然可以通过明星效应吸引年轻观众,不过这一模式也抹杀了不少“机器人格斗”本身的看点。国外的此类节目都是以专业性取胜,选手之间的竞争使得赛场充满刺激和热血,这才是此类节目吸引观众的最初原因。而反观国内的机器人格斗节目,却弱化了现场拼搏的激烈感,强化的是综艺感。《这!就是铁甲》第一期用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展现嘉宾之间的尬聊,只有最后十分钟才进入真正的机器人对决,显然本末倒置。身为机器人粉的观众看不到专业的赛事和解说,自然会吐槽“明星操作不专业,他们根本不爱机甲,缺少了最刺激的竞争感”,作为门外汉的路人观众也因为不懂门道而丧失兴趣,这种不纯粹性使节目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得不说,现阶段国内的科技综艺对“科技”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以为把机器人等科技元素一锅乱炖,请些知名的科技达人或者明星大咖来,再把舞美设计得炫酷高端一些,就有了科技范儿。其实不然,只有平衡了节目的娱乐性和专业性,才不至于给观众呈现一场换了个形式的喧闹的综艺快餐。
科技综艺最本质的意义是向观众进行科普,随着观众层次的提高,他们更想从这些新颖的节目中汲取知识,知道高科技到底“高”在哪里,人工智能究竟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不是请明星嘉宾们搞搞笑、乐一乐就能糊弄过去的。
新闻推荐
各种综艺节目和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给人的感觉一定是知性,识大体,并且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快乐大本营》主持了将近20年的何炅和谢娜,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经验老道的优秀主持人,他们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