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文化穿上“时尚”外衣
□跃兴
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央视正在热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年轻设计师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恤和手包上,一位女设计师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呈现的结果是简洁、时尚。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环状让椒图“咬”住,充满创意。而5月5日播出的《时尚大师》中,一位“理工技术男”设计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子科技结合起来,把自己对于二十四节气中“秋分”的理解绘制出来,藏在衣服面料之上。当强光照射时,“海上生明月”“圆月团圆”等相应的设计图案就会显现出来,令人惊艳。
时下,文化类节目走红电视荧屏,已然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文化现象。从《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到《国学小名士》《诗书中华》,再到《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一系列节目共同构筑起了当下风清气朗的电视传播环境,并取得多个维度的影响力增量。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大制播平台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推出的文化类节目已达60档,文化类节目从勃兴走向了成熟。其中,多数文化类节目关切“传统”这一命题,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里取材,展现出较为显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随之而来的思索是,对于植根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电视化“传统”的过程还可以有哪些新的思路?诗词、书信、戏曲、国宝……理解和阐释传统的维度其实还能有更多,比如时尚。
时尚,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服饰文化更是大多数人颇为关切的一个领域。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礼仪之大”和“章服之美”构成了东方美学的内在肌理。《时尚大师》用“服饰”入题,将对中国意象的读解和阐释融入一种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断养成的“时尚”观念之中。
《时尚大师》相当于打开了一扇窗,让许多普通观众由此开始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并从中收获了不少惊喜。例如文化学者孟晖在《时尚大师》录制间隙录了一个小视频,叫做《中国古典时尚知识小课堂》,在网络上3天的点击量超过100万。孟晖讲了一个有关唐代女子聚会的小故事,讲述古代女性是如何参加聚会的,她们如何在聚会上互晒服装、比谁穿得更美。这个有趣的小故事迅速吸引了众多互联网粉丝。其中,孟晖讲到,《红楼梦》的一次赏雪就是一个大的时尚发布会,《红楼梦》里的主人公穿的面料全都是进口面料。再比如孟晖讲到这样一件事:古代有一位名门闺秀请人绣衣服,这件衣服表面看起来是一套,但其实有两套衣服的效用,一套是玉兰花含苞时的状态,另一套颜色却是玉兰花盛开时的状态,因此,她上午穿着时是含苞的状态,下午穿着时是盛开的状态,人与花同一个节奏。放到现今的生活中,这也可以作为一种时尚创意。北京的春秋天,中午要减衣服,晚上要加衣服,如果服装设计师有这种经验,做出的衣服有中午减、晚上加的功效,或者跟着花开花谢、四季变化而变化,那就有意思了。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还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惊喜,如果去挖掘,那会非常有意义。
由此可见,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功。
而作为一档电视文化节目来说,《时尚大师》通过一个新的角度关照传统,为文化美学的电视表达创新再添一种重要视角。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社会历史语境不断流变,但不同时期对于美的向往和推崇却是一以贯之的。任何一个年代都有“时尚”表达,让不同的“时尚”跨越历史牵手,这或许就会给电视文化节目带来新鲜而源源不断的吸引力。
新闻推荐
本文疯二傻原创,腾讯独家拥有,严禁任何网站以任何形式的抓取和转载,创作不易,请支持原创,尊重独家版权。悠闲辣妈孙俪提前过上了退休的生活,近段时间都是带着儿女们在外旅行。5月8日,孙俪又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