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以歌或是传承经典的更好方式

齐鲁晚报 2018-02-28 15:39 大字

□郑河

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今年春节,央视再用一档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给观众制造了巨大惊喜,无论是山区教师演唱的《苔》,还是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诗歌唱出来”,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如果说《国家宝藏》是让文物活起来,那么《经典咏流传》则是让传统的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再造当下流行和未来经典。2月16日至18日,短短三天时间,《经典咏流传》就创下了1.33%的全国网平均收视率,创文化类节目新高。

诗以言志,歌以咏情。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创作出无数灿烂辉煌的诗篇,唐诗宋词更是古典文学的巅峰之冠,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亦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古典诗词大都有韵律节奏,既能吟诵,还可弹唱,很多经典诗词在古代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经典咏流传》将传统诗词与流行元素结合,重新谱曲歌唱,打开了诗歌传承的蹊径,唤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的不朽记忆,让观众沉浸在诗歌的无穷意蕴里,为中华文化的精粹喝彩。

孤独了300年的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在春节期间的朋友圈刷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令无数网友为之感动。四国顶尖艺术家演绎的中英文版《登鹳雀楼》震撼网友,97岁大翻译家许渊冲作为英文版《登鹳雀楼》的翻译者也被歌声感动,他说中华文化走出去才能让世界文化更灿烂。

在人们的常规印象里,古诗词要搭配古风古韵,但在《经典咏流传》里,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汪明荃、罗家英、王俊凯、谭维维、王力宏、尚雯婕、凤凰传奇等歌手,加上机器人、饶舌、吉他、钢琴等新“搭档”,让观众耳目一新。作家梁晓声评价:“我也想到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不过配乐更多想到的是古筝,曲调依然想到的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很贴切,是我没有想到的。”

诗歌本身就是一体,亦与其他艺术融会贯通。曹操舞槊“歌以咏志”,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抒发豪情志气。古典诗词形式繁多,很多经典诗歌都有独特的韵味,令人无限神往。有人点评: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些诗词经过重新谱曲,通过现代电视媒介展示出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亦带给读者、观众别样的享受。

其实,就在如今的流行歌曲里,也不乏用古典诗词改编而成的作品,比如邓丽君《在水一方》改自《诗经》中的《蒹葭》,王菲《明月几时有》改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改自李煜的《虞美人》,《月满西楼》改自李清照的《一剪梅》,《新鸳鸯蝴蝶梦》前段改自李白《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源自古典诗词,却能够穿越千古,受到现代人的追捧,诗词的魅力可见一斑。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媒介在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方面持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不仅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就,亦赢得了极佳口碑,有助于诗词教育的普及。

《经典咏流传》这种将诗词唱出来的形式,不仅是普及诗词文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观众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让现代人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和厚重。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致力于诗词和音乐的融合发展,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让古典诗词在音乐中绽放魅力,用音乐赋予古典诗词灵魂和生命。

新闻推荐

歌诗不分家这些诗词你会唱吗

谭维维演唱《墨梅》王俊凯演唱“洗脑神曲”《明日歌》拯救拖延症,王力宏饶舌版《三字经》成另类育儿佳作,支教老师梁俊带着大山里的孩子演唱《苔》催人泪下……继去年春节打造《中国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