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劝慰他人 不如说自我疗愈 推出新书《偶遇》,主持人鲁豫细说“内心的艰难”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礼智
继自传体随笔《心相约》出版15年后,日前鲁豫又推出了第二本书《偶遇》。在《偶遇》中,鲁豫化身“知心姐姐”,通过书信跟年轻人交流情感上的困惑,也渗透进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和经验。鲁豫说:“这本书与其说是劝慰他人,不如说是自我疗愈,从中我能重温过去两年里自己的成长和挣扎,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语音变文字:
文字给自己一种安全感
《偶遇》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书中的来信源于微信公众号“鲁豫有约”,鲁豫在七百多个日夜,阅读年轻人寄来的信,并通过音频的形式回复大家。那些音频,变成了这本书的文字。
从语音变成文字,鲁豫说文字给自己一种安全感。鲁豫认为,“说话,可以选择说或不说,或者有说话技巧的人,可以绕着圈说出同样的意思,但是,文字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只有写或不写。在文字当中,你没办法拐弯抹角地去表达真实的意思。在文字当中,我拥有一种安全感。一个人面对文字的时候,充满善意,我是对文字充满敬畏的。所有跟我有这样感受的人,都觉得文字特别温暖、有安全感。我是一个内心挺缺乏安全感的人,但在文字当中,我有了安全感之后,我会更愿意把平常很难展现的一面展现出来!”
食言再出书:
有义务把经历分享给大家
书中大多是年轻人最关注的问题,比如“我享受独身,注定将来就老无所依”“和‘作女\’谈恋爱是种什么体验”“租房还是买房,人生永远有另外一种活法”“与比自己小的男人在一起会幸福吗”等。鲁豫用她的诚恳,如知己,如闺蜜,如诤友般,一往一复,回应彼此内心的艰难。同时,鲁豫的回答也常有“语录”:“爱情可以任性,因为爱情是‘我相信\’,但婚姻是‘我愿意\’,透着隐忍、坚持,当然还有辛苦。”“我鼓励为了爱尽力,但不鼓励为了爱发疯。生活中,爱不是全部,这一点我也在慢慢地接受和学习,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爱放弃生活。”
熟悉鲁豫的朋友都知道,她15年前曾出版自传体随笔《心相约》,并承诺“不再出书”。对于此次打破诺言,鲁豫表示,“那时太年轻,自己并没有经历什么事,就是写着玩。十多年后的今天,自己成长了很多,已不是从前的自己,我觉得现在可以出这本书了”。此外,在开设微信公众号的过程中,看到读者的来信,鲁豫也发现,“我的观众们有很多问题,希望从我这儿获得答案。也许我给的解决方案未必有效,但是这些心理疏导和陪伴,慢慢地让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当然,鲁豫也说,这本书与其说是劝慰他人,不如说是自我疗愈,因为“从中我能重温过去两年里自己的成长和挣扎,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封面落泪照:
展现自己柔软脆弱的一面
鲁豫在镜头前经常真情流露,这次新书封面也有她落泪的照片。对此,她笑称自己“眼泪一直有”,“有人在的时候,我一直哭不出来,可能是性格使然,而私底下我是一个哭点比较低的人,跟大家一样看剧会哭”。《偶遇》的封面就是她流泪的照片,这是鲁豫忽然有一天想到的“封面设计”,她想让大家看到另一面的自己,敢于展现自己柔软脆弱的一面,“有人说,这可能跟年纪有关,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放下一些东西。再者,我相信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学会放下一些东西,内心更容易被很多东西触碰到,以前可能先绷着,回到家再哭一场,而现在变得无所谓,在观众面前哭了就哭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奇妙的过程。”
问及鲁豫是不是在爱情中也抱着这样随缘的态度。鲁豫说,不止爱情,她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缘分,“我是一个坚强的宿命论者,只有缘分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不是完全被动地等,而是积极地等。你的内心不是封闭的,是敞开了准备好的”。鲁豫认为都市人内心都是孤独的,“都是一边骂着一边哭着一边努力生活。如果有一本书让你知道有人比你更难的时候,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内心就会获得一种奇怪的共鸣和陪伴”。
“有约”17年:
放弃一件事比坚持难得多
《鲁豫有约》作为国内一档著名的名人访谈节目,今年已迈入第17年。谈到这17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鲁豫却说:“这17年并不是一种所谓的坚持,而是不知道怎么放弃,放弃一件事比坚持一件事要难很多,我不想让别人失望。市场允许,观众允许,广告商允许,我们就做下来了。”
做节目,什么最重要?鲁豫说:“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自己,所谓新闻采访技巧存在吗?可能存在,但并不关键。或许自己恰好在某一刻,碰触到嘉宾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或许自己有多年的采访经历,让嘉宾是信任的。其实回答比提问要难,人和人面对面,想让对方敞开内心,需要努力,更需要真诚。”
至于在多年采访中有没有过遗憾,鲁豫说遗憾几乎每一次都有,“我是特别挑剔的人,好的很快就过去了,不好的会思考很久。只是电视的周期能让我在下一次尽快弥补这些遗憾”。
新闻推荐
关于加大力度处理热搜榜热门话题榜刷榜行为的公告热搜榜和热门话题榜能够快速、准确反映出微博用户对于热点内容的关注程度和方向,逐渐成为微博中显著的曝光位被高度关注。因此,有一些企业及娱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