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靠节目养不成真正的偶像

齐鲁晚报 2018-01-31 16:33 大字

师文静

与十多年前的“超女”全民选秀不同,当下的网络时代,大众的关注点被严重分化,选秀造星已过时,“偶像养成”成为新玩法。但回看历经几年的偶像养成之路,真正走出来的偶像少之又少,这里面有节目运作模式陈旧、简单复制照搬韩流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没有产生真正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偶像。就连近日上线呼声很高的《偶像练习生》也是看似新颖,实则落入窠臼。什么样的偶像是粉丝所需要的?被短暂关注后偶像该怎么持久培养?这些重要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

这两年,《美少年学社》《超次元偶像》《次元星计划》《蜜蜂少女队》和《天生是优我》等大批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不断出现,但都“雷声大雨点小”,在获得一时的话题关注后便消失了,并没有造就多少真正的偶像。不过,制作方对这类节目的前赴后继,说明了市场需求很旺盛,毕竟谁都想挖到真正的金子出个爆款。但纵观这些节目,还是停留在“秀”上做文章,并没有真正的“养成”元素,很难塑造出真正能得到观众认可的偶像。

集结了国内外近40家经纪公司、练习生公司选手的《偶像练习生》,今年一次推出了100位练习生,可谓话题性十足。但该节目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练习生过于有综艺感,表现出来就是太会“演”,并且没有自己的风格或定位。对看多了日韩偶像类养成节目的观众来说,它更像一个拙劣的复制品。不仅节目结构、赛制、视觉设计学别人,连练习生的舞台表现、“人设”都原封不动地挪用:日韩养成偶像整容,他们也整容,脸上器官像复制雕刻般;日韩偶像卖腐,他们也跟着卖腐;日韩偶像跳摸头舞,他们也学跳摸头舞;日韩流行“小奶油”,节目就推一批“小奶油”让粉丝选……练习生们透着浮夸和肤浅,既没有年轻人的朝气,更没有明亮的少年感,反而像一堆精致而虚假的“塑料人”。

这种步人后尘、亦步亦趋的做法,更像别人的综艺模式做火了,赶紧复刻一款类似的赚点人气、圈点儿钱,至于有没有对国内粉丝文化做过调研和准备,对以后明星趋势做了什么预判,都得打个问号。没有对大环境的宏观把握,没有外在健全的偶像培育体系作为基础,只是复制别人的综艺模板,这样的节目很难在本土立足,也会迅速出现审美疲劳。

更重要的是,国内类似的偶像类养成节目似乎并不明白,真正的偶像是能在大众或小众群体中引发共鸣的人,这个共鸣来自偶像的风格、定位和个人魅力。TFBOYS作为成功的养成偶像,还是有一些本土特色的,他们经过了多年的历练打磨,从稚嫩的孩子成长为明媚阳光的正能量少年,给粉丝带来励志和向上的力量。但当下更多的网综偶像养成,只赚个一时的话题热度,即便偶尔制造出些所谓偶像也是快消品,匆匆出场,草草收场。真想打造养成偶像,首先要精准定位粉丝需求和偶像特质,还要慢慢为他们制定出后续的养成体系、配套产业,这些都不可或缺。看来,想造就中国观众真正喜欢的养成偶像,路还很长。

新闻推荐

《黄河大合唱》遭恶搞 冼星海之女欲起诉

夸张的肢体动作、荒腔走板的演绎方式,一度流传于网络的恶搞版《黄河大合唱》,引起了曲作者冼星海后人的注意。冼星海之女冼妮娜近日公开发声,称对于恶搞《黄河大合唱》者,将采取法律途径维权。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