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诗歌热温暖更多人

北部湾晨报 2017-12-22 10:52 大字

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岁末,诗人余光中去世,在网络上刷屏的除了点点“烛光”,还有他的诗……日前,有媒体回眸2017年,发现诗人多了、诗刊多了、诗歌节多了,诗歌类新媒体也四处圈粉——诗歌热似乎又回来了。

诗歌热又回来了,中间为什么要加上一个“似乎”?

诗歌“热度”如何,很难用指标去量化,不同圈子的人感受也截然不同,加上一个“似乎”,谁都可以接受。那诗歌热如何判断?从数字来看,在诗歌界颇具影响的《诗刊》杂志,其发行量近年持续增长,2016年更是增长30%;据报道,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已接近11万人,目前平均每天收到投稿多达2000件。从一家人坐等《中国诗词大会》到数以万计的年轻人“读首诗再睡觉”、机器人小冰写诗引围观,近年来诗歌屡屡制造公共话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高,很多人都体会得到。

那么,这一波热度能持续多久?这要看到底谁在给诗歌“加热”。改革开放以来,从“朦胧诗热潮”到后来的“席慕蓉热”“海子热”“汪国真热”,再到“打工诗歌热”“余秀华热”,不同时期的诗歌热都有共同的基础,那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有的诗性和诗心。“诗言志,歌咏言”“诗者,天地之心也”,在我国,诗歌堪称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千百年来,诗词始终是中国人的心灵独白。也正因此,尽管社会对诗歌的热情多有反复,但诗歌在我国从未真正沉寂过。

诗歌回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的表现。我们乐见诗歌热,呼吁更多力量为之“助攻”,当然同时也要保持理性——让诗歌回暖不是为了掀起全民读诗的热潮,而是不断创新传播形式,不断开拓传播渠道、营造更浓厚的氛围,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了解诗歌,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更多元的服务、更丰富的选择。 (夏振彬)

新闻推荐

说起佛系偶像你第一个想到谁?

前不久大家还在一窝蜂地讨论“油腻中年男人”,很快随着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再次刷爆朋友圈,“佛系”成了年度热门词。而在娱乐圈里,“佛系爱豆”、“佛系追星”也流行开来。你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