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够了“戏精” 听听戏骨们说“表演”
蒋雯丽当演技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时,我们需要有足够理性的声音来解读何谓表演,何谓好的表演。近期,号称以演技为视角,为普通演员和追梦人搭建切磋平台的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开播以来便争议不断,被网友称为“戏精的诞生”,即便有“演员要有信念感、信任感”的章式金句,但这种以“有争议就有人看”为导向的做法,离节目喊出的口号越来越远。这不免让人想到了黄渤、冯远征、蒋雯丽等演员谈表演的《表演者言》。
信念感和责任感
让他们成为戏骨
脱口秀节目《表演者言》邀请了黄渤、秦海璐、冯远征、奚美娟、蒋雯丽、吴君如、段奕宏、赵立新、王庆祥等表演者,以访谈的形式从十个主题来交流表演,最后一期主题落在《传承》上,可见一斑。说是表演课,其实更偏向于演员们各自对于自我职业的理解和阐述。尽管每期节目很短,但其内涵极为丰富。黄渤的《求实》之“实”,是实实在在的实与表演的“控制力”,正如他在影片《斗牛》中的表演,通过自己不断揣摩和推测来解读原型人物,并外化其所感受到的东西,这是高级感的表演。冯远征的《筋骨》,是人物的塑造不单要有血有肉,还需筋骨。蒋雯丽的《充实》,是内心的充盈和充盈的艺术素材对表演的灌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一代演员对于自我职业的“信念感”。正如冯远征所讲,演员这一职业之于他,是值得毕生去奋斗、去求进益的事业,而不只是谋生的“饭碗”。他们所讨论的“信念感”,正源于此。其次,可能还有“信任感”。王庆祥说,“我特别愿意和年轻的演员在一起。我把我自己准备的那一套东西全放下,戏从对手来。但别人把我当回事的时候,切切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里的表演是超出自我炫技式演出的代际间的“传承”。或许,在未来“老戏骨”和“小鲜肉”的组合搭档会是一大趋势。
真正的演员
皮囊的包袱不能太重
当前对演技的重提,一个原因就在于观众对国内“流量明星”不够专业的指责,商业化与粉丝经济对艺术表达的影响是争议所在。作为合格的“爱豆”,要在每部作品里扮演好自己;作为合格的演员,要努力在作品中体验不同的人生与灵魂。演员段奕宏在《根脉》里谈到造型之重要时曾坦言,“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认为你穿上那个衣服,你就是他。怎么驾驭这个衣服,是我们演员要做的功课……其实就是说到了一点,就是你是爱你心中的艺术,还是爱艺术中的你自己。”我们常说的“出戏”,其实就是将自我形象置于光影艺术之上,换言之,“包袱”太重。
当演员的表演全部被复制粘贴式的韩式平眉、网红脸所“绑架”,被阿宝色的滤镜和服装所“绑架”,被模式化的“嘟嘴瞪眼”所“绑架”,掏空的是最为动人的表演之本体,剩下的只有服装撑气场、妆容表情绪。我们说,这样的作品是难以真正地触动人心。正如蒋雯丽所论述的,随着生活阅历、年岁的增长,角色才会有深度,不要固守在没有皱纹的年龄,除了外形,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丰富。
善感爱学和人生阅历
是演员进阶的法宝
在多位演员中,有“工业党”路线的演员,倾向于在理性判断、指导下对感性素材的选择、诠释,如段奕宏,想要尝试并融合表现派、方法派、自然派等。也有在学院派眼中稍显笨拙的“体验派”,如周迅,她要做“纪录片式的演员”,用强感知力和敏感的性格去靠近角色。无论哪一派,感性素材的积累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非科班出身的周迅常作为“天赋论”代表人物,但她自言是“纪录片式的演员”,遇到的角色距离生活太远怎么办?有时,剧本里给予的人物设定,并非通过空想就能够构思和表演出来,而是需要调动你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学、所体验,融会到角色中,才能让其鲜活起来。
另一方面,人生阅历是最丰厚的积淀和宝贵的素材。章子怡出演早期的角色,被称为“不小心坠进泥泞的玉”,带有一股倔劲儿。如今的她,可以在台上演出“大女主”、担纲导师,则又是另一派风度。人生的经历就如同河流,会塑造不同时期的他们,并将流向未来的他们。不断的体验、积淀、学习,这是《表演者言》教会我们的。(韩思琪)
新闻推荐
自古民间出真理,常言道——“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就在了不起的爸爸妈妈们、亲爱的客栈们各路综艺杂草丛生、互相抄袭得热火朝天时,2017年,央爸凭借《朗读者》《见字如面》和《中国诗词大...